本报记者陈红
7月15日,苏州恒铭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铭达”)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亿元至2.5亿元,同比增长22.06%至52.58%,业绩呈现出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
多元化布局驱动业绩增长
报告期内,恒铭达业绩的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多元业务领域的精准布局与有效推进。依托在精密柔性结构件、金属结构件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实力,公司紧密把握消费电子、通信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机遇,根据下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产品策略,将产品应用场景成功拓展至智能终端、通信基站及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高景气领域,这一举措有效带动了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
与此同时,恒铭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着力推动现有产品的技术升级,另一方面前瞻性布局智能终端设备结构件等新兴领域,为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战略落地层面,2024年8月6日,恒铭达披露定增结果,公司向1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7.56亿元,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募资净额7.43亿元,将投向惠州恒铭达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根据公告,项目建成后,恒铭达在新能源与通信领域产品的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预计达产年可新增新能源与通信等领域产品441.2万件/套,新增销售收入26.09亿元。目前,该项目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模式,2024年下半年部分产线已投入运营,2025年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恒铭达的产能扩张与多元化布局具有较强的战略适配性。当前消费电子市场虽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但结构性创新对精密组件的需求并未减少;通信基站建设随着5G技术的深化应用持续推进;新能源行业则处于高速增长期,这三大领域形成的需求叠加效应,为公司新增产能的消化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而“边建设边生产”的模式,既降低了产能爬坡的时间成本,也能根据市场反馈动态优化生产策略,充分体现了公司对行业节奏的精准把控。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恒铭达还实施了股份回购计划。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公司拟以8000万元至1.6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2025年6月4日,公司已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552.34万股,占总股本2.16%,成交总额1.6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完成了回购方案的下限,这一举措进一步稳定了市场信心。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恒铭达的业绩增长与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从行业环境来看,AI(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正推动智能终端设备向智能化、轻量化、集成化方向加速迭代,这对精密组件的微型化、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恒铭达掌握的精密模切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上述需求,而AI终端本地化部署的不断深化,也为其精密柔性结构件开辟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作为恒铭达业务布局的重要领域,中国消费电子市场是全球最具活力和规模的市场之一,涵盖智能手机、家电、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多个细分领域。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全球供应链调整及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等因素影响,市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逐步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达1.98万亿元,其分析师预测2025年这一规模将增至2.02万亿元。
对此,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消费电子市场增速放缓,但存量市场中智能终端的更新换代仍催生了对精密结构件的稳定需求,为恒铭达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业务提供了基础支撑。
张新原认为,随着AI技术的推动、5G技术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消费电子、通信、新能源三大领域对精密零部件的需求持续旺盛,恒铭达凭借技术与客户优势,已在这三大领域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余丰慧表示,恒铭达实施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仅巩固了公司在现有业务领域的市场地位,更成功开辟出崭新的业务增长路径,为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不过,行业竞争压力依旧存在,公司未来需在拓展新客户、渗透新市场以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有效应对行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