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间,苏州恒铭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铭达”)发布回购股份报告书,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加强公司经营稳定性、充分调动核心团队积极性,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公告显示,恒铭达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2亿元且不超过4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67.12元/股。回购股份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按照回购金额上限及回购价格上限67.12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595.95万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2.33%;按照回购金额下限及回购价格上限67.12元/股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297.97万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16%。
本次拟用于本次回购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目前,恒铭达已经取得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其承诺向公司提供金额最高不超过2.7亿元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贷款承诺函有效期为1年。
截至2025年6月30日,恒铭达总资产为38.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0.86亿元、流动资产为30.63亿元。假设本次回购资金总额的上限4亿元全部使用完毕,回购资金约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为10.51%、约占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资产的比重为12.96%、约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13.06%。
根据恒铭达经营、财务及未来发展情况,公司认为4亿元的股份回购金额上限不会对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财务、研发、债务履行能力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次回购实施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恒铭达的回购不是“口头表态”,而是“真金白银”的战略投入。公司拟2亿元至4亿元资金定向用于核心团队激励,能切实绑定人才与公司利益;“双资金源”设计既避免占用过多经营资金,又确保回购不“缩水”。
恒铭达回购股份举措并非个例。《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庆中秋长假后,A股市场掀起新一轮回购热潮,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控”)、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比中光”)、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近期发布回购股份计划,覆盖航运、科技、医疗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上市公司密集回购,本质是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失衡后的理性选择,更是用‘真金白银’释放信号。短期看,多家公司因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启动回购,直接回应价值低估、稳定市场预期;长期看,恒铭达、奥比中光等科技企业用回购绑定人才,中远海控靠注销提升收益,不同方案设计体现行业差异化战略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回购实施仍面临多重风险。以恒铭达为例,其公告提示,股价超上限或资金不到位可能导致本次回购计划无法实施;因后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可能存在方案未能经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等决策机构审议通过、激励对象放弃认购等原因,导致已回购股份无法全部授出的风险;因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外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可能根据规则变更或终止回购方案的风险等。
詹军豪认为,总体而言,此轮回购潮是上市公司主动进行市值管理的集中体现,既传递了对宏观经济与自身发展的信心,也展现出更趋成熟的价值运营理念。更多企业以务实行动践行价值承诺,将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