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该行近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关于青岛银行变更股权的批复》,同意青岛国信产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产融控股”)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该行股份,增持数量不超过该行总股本的5%。增持完成后,国信产融控股及其关联方合计持有青岛银行股权比例不超过19.99%。
另据青岛银行9月2日发布的《关于大股东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增持后国信产融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合计持股比例将达到19.00%至19.99%之间,本次增持计划的实施期限为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增持计划将避免在该行定期报告静默期、重大事项敏感期等期间实施。增持计划实施期间,青岛银行股票存在停牌情形的,增持期限将予以顺延实施。同时,根据金融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本次增持将在取得金融监管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
无独有偶,8月4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持股5%以上股东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高科”)于2025年7月24日至8月4日期间,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该行股份750.77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06%。增持后,南京高科持股比例由8.94%增加至9.00%,触及1%整数倍的权益变动刻度。
事实上,除上述两家银行外,今年以来,已有光大银行、江苏银行、兰州银行、厦门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董监高或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其中,8月11日,华夏银行公告称,本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部分总行部门、分行、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计划自2025年4月11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自有资金共计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自愿增持本行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银行增资扩股过程中,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国企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兴业研究金融业研究部相关报告认为,“部分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中小银行存量股东国企,通过对银行增资扩股等方式,补充银行资本和置换不良资产。”从另一角度而言,引进地方国资进行增资扩股这一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银行资本实力,也有助于优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股权结构。
“银行股整体处于破净状态,估值较低,对部分长线投资者具有吸引力。大股东等长期资金往往更注重稳定性和分红收益率,银行股的防御性特征符合其投资偏好。”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股东或高管增持往往被视为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防止股价过度波动,也是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另有机构人士认为,银行中报盈利呈现企稳修复态势,修复幅度略超预期。具体而言,息差预期走稳,投资收益贡献收入,资产质量形势稳定,单季度盈利改善幅度明显,预计全年盈利增速仍有上行空间。从板块表现看,7月以来,分红策略产品获利了结、中线资金确认收益、市场风格偏成长等多重因素,使得板块资金阶段性流出。在相对估值优势开始体现、长线资金配置需要提升的背景下,稳定回报视角的银行股投资空间开始显现,看好后续银行绝对收益行情继续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