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则重要消息,建车B因连续十七个交易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或将不幸成为首只“市值退”个股。这一事件不仅牵动了市场的神经,也进一步凸显了当前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严格性和有效性。
截至6月12日收盘,建车B继续跌停,为连续第18个交易日收盘市值低于三亿元,“市值退”第一股的位置继续锁定。
“市值退”第一股已锁定
6月11日盘后,建车B发布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九次风险提示公告,其中提到,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仅发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按深证综指采用的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2024年6月7日外管局对外公布的汇率中间价100港元兑人民币91.037元计算,公司股票2024年6月11日收盘市值为人民币1.83亿元,已连续17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票市值低于3亿元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从股价表现来看,6月12日建车B开盘再次封上跌停板,报1.51港元/股,总市值1.8亿元,即使后2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该公司收盘总市值也无法达到3亿元人民币以上,这意味着建车B提前锁定首个“市值退”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建车B全名重庆建设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要从事车用空调压缩机生产和销售,1995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11,937.50万股,注册资本为11,937.50万元。
据了解,该公司在过去的经营中面临了诸多挑战,近年来,该公司业绩表现不佳,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下滑趋势。同时,公司股价也持续低迷,市值不断缩水。最终公司在经历了转型、资产重组、联合国资股东积极“自救”等措施之后,未能扭转颓势,触发了退市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建车B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市值濒临警戒线。今年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新规显示,主板A股(含A+B股)的市值退市标准将从今年10月30日开始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B股、创业板及科创板的退市标准维持3亿元不变;在“过渡期”4月30日至10月30日期间,主板市值退市标准依然为3亿元。据新华财经梳理,当前市场中总市值低于5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达14家。这些公司大多存在业绩不佳、管理不善等问题,需要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且年初至今跌幅较深。

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凸显
“市值退”核心在于以市值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2020年12月31日,最严退市新规正式落地,新增了“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不过,时至今日,交易类退市公司主要以“面值退市”为主,尚未出现有公司因触及市值退市指标而退市。
据了解,在美股市场上,也有市值退的身影,纽交所的退市标准市值要求包括:连续30个交易日总市值低于5000万美元且股东权益低于5000万美元、连续30个交易日总市值低于3.75亿美元且总收入在过去12个月中低于1500万美元、平均总市值在过去30天中低于1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比,市值更能全面反映公司的市场地位、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是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凸显的重要体现。通过设立市值标准,对上市公司进行筛选和分类,有助于清除市场中的“僵尸企业”和“害群之马”,提高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业内专家指出,建车B的退市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正常体现。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质量,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对于那些业绩不佳、管理不善的公司,市场将给予其相应的惩罚,直至其退出市场。这种机制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建车B的退市也提醒了其他上市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自身质量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同时,投资者也应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不盲目跟风,注重长期价值投资。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在近期答记者问中介绍,今年以来,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其中面值退市22家,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2023年全年退市47家,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 郭瑞明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