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1 21:28:50 股吧网页版
7000mAh渐成标配 大容量手机电池加速渗透背后:厂商正卡位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风口
来源:财联社

  过去的一周堪称安卓阵营的新机“盛宴”,VIVO、OPPO、荣耀先后发布新款旗舰,加上小米此前发布的17系列,头部厂商新一轮的角逐正式拉开序幕。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大容量电池在旗舰机型的渗透正在加速,7000mAh的档位基本成为标配。

  AI、影像、游戏等场景,对手机性能和续航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由此驱动电池厂商与终端厂商加速适配用户需求,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得单块电池的价值量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电池厂商的盈利空间也更具想象力。但受访的多位行业人士同时也指出,电池厂商的实际利润空间仍会受材料成本、生产良率、技术难度以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与此同时,从近年来市调机构给出的数据来看,手机市场容量和竞争格局基本趋于稳定,因而这一赛道更多地被视作电池厂商的“基本盘”,并不具备长期想象空间。而低空、机器人以及AI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厂商的技术和产品突破能力,因而成为厂商竞相布局的新风口。

  大容量手机电池加速渗透,电池价值量提升但并非“利润盛宴”

  随着下半年新机密集发布,手机电池“容量战”悄然升级。综合梳理上周的新品发布信息来看,VIVO于10月13日发布的新机X300 Pro,电池容量达到了6510mAh; OPPO于10月16日发布的Find X9 Pro的电池容量则达到7500mAh;荣耀新一代旗舰Magic 8 Pro也配备了7200mAh的电池;小米此前发布的17系列,电池容量也在7000mAh以上。

  财联社记者此前8月走访多家线下门店、多方采访时获悉,6000mAh甚至8000mAh以上的电池多见于中低端手机。不过从新近上市的新机来看,这一趋势或已开始逐渐向旗舰机型转移,7000mAh的档位基本成为标配。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郑成渠告诉财联社记者,根据市场调研,当前6000mAh及以上容量机型的市场渗透率已达50%以上,尤其是在2000元-4000元价位的手机中,渗透率高达70%以上。

  技术突破是容量扩大的底层支撑。一方面,固态电池领域频现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硅碳负极等技术也在加速落地,硅碳负极电池热度不减。除了上述因素外,“技术溢出”也是推动大容量手机电池加速渗透的重要因素。

  一位电池厂商的核心业务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从更高的维度来看,目前电池技术是在更新和往上走的,相较于手机而言,无人机等产品对电池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电池的需求也更为严苛。”

  他进一步表示,当某类产品对电池要求更高时,具备该技术的电池厂商会尝试将其产品推广至其他领域,从而实现技术溢出。“因为市场有竞争,那么为了拿到更多的订单,电池厂商会把这个相应的技术卖给手机厂商,价格也不会很高。”

  一般来说,电池容量越大,单颗电池的价值越高。不过,由于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价值不同,电池容量的提升所对应的价格提升幅度也存在差异。郑成渠分析表示,根据对德赛电池(000049.SZ)、欣旺达(300207.SZ)等国内手机电池头部供应商不同容量电池价格的监测,电池容量每增加1000mAH,其对应的电池价格增长幅度界于10%-15%。

  但电池厂商的利润空间是否提高,并不完全取决于电池价值量的增加,还与材料成本、生产良率、技术难度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有关,不同技术路径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

  郑成渠介绍,传统的锂电池成本约0.4元/瓦时;半固态电池成本相对较高,约为0.8元/瓦时;硅碳负极电池成本则界于0.5-0.6元/瓦时。相比较而言,当前半固态电池对应的成本最高,也将是手机电池价值量提升最大的领域。

  同时,市场竞争格局同样影响着电池厂商们的利润空间。不过欣旺达证券部人士提到,目前手机电池的客户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存在特别激烈的竞争。目前,德赛电池、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欣旺达等凭借技术与产能优势占据重要地位,产品覆盖高端到中低端机型。

  前述电池厂商的核心业务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在对接科技巨头等大客户时,部分电池厂商前期毛利率可能较低。从商业逻辑来看,新业务或新客户合作初期,抢占市场、进入供应链往往比短期盈利更重要,因此不少企业会在利润上做出一定让步以换取长期合作机会。

  这一情况不仅存在于规模较小的电池厂商,部分规模较大的电池厂商在订单量足够大时也会让利。而成功进入科技巨头供应链的电池厂商,也可以借助前者的市场认可度拓展合作范围,吸引腰部企业合作。

  厂商正卡位机器人、低空等新风口

  在当前大容量电池趋势下,手机电池市场发展空间几何?

  郑成渠认为,手机续航提升将促进市场对大容量电池的需求,这将对大容量电池产业链前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供应商、电池BMS芯片生产供应厂商,以及中游大容量电池生产企业有利。

  记者梳理发现,硅碳负极材料供应商如贝特瑞(920185.BJ)、杉杉股份(600884.SH)等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品销量提升;欣旺达、珠海冠宇(688772.SH)、豪鹏科技(001283.SZ)等电池上市公司业绩均同比增长。

  谈及未来手机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郑成渠认为,一是超快充技术将逐步下放至中端机型;二是在政策要求和消费者关注的双重作用下,厂商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三是随着折叠屏手机等新兴形态的普及,对异形电池、双电芯堆叠及柔性封装技术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四是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有望实现小规模商用,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不过,在大容量手机电池加速渗透的背景下,尽管大容量电池普及程度在提升,但对电池厂商而言,想象空间比较有限。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分别约为3.43亿部、2.64亿部、2.76亿部和2.94亿部。IDC数据亦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1.4亿台,同比下降0.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财联社记者获悉,相较于手机存量市场,电池更大的想象空间则在于高增长与高需求领域,这些领域也有更多的技术痛点需要突破,留给电池厂商的机会更多。

  目前,已有多家电池厂商在无人机、具身智能领域持续发力。珠海冠宇近年来除了持续发力手机电池外,2024年其消费级无人机电池收入增速接近60%,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参与多个项目和方案的技术对接,并且已陆续给多家头部厂商送样,部分厂商在汽车低压锂电池方面和公司已有深度合作。

  孚能科技(688567.SH)此前曾表示,公司 eVTOL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欣旺达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也已经完成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进行中试试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

  此外,亿纬锂能(300014.SZ)在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上展出了低空经济与机器人两大版块的多款新产品。据悉,在低空经济领域,亿纬锂能已向国内外多家头部客户批量交付电芯产品,并取得pack项目定点;在机器人领域,该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机器狗等场景,展出模块化电池解决方案。

  尽管如此,当前电池技术发展的痛点不容忽视。“新技术的诞生,初期应用场景会相对简单,随着研发和调整过程中的不断优化,技术逐渐成熟后才能应用于复杂的环境。例如固态电池不可能一开始就适应多元应用场景,它的发展路径应符合从简单应用到复杂应用的逻辑。”上述电池厂商人士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