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苏浩卢志坤北京报道

(福安药业业绩预告公司公告/图)
近期,福安药业(300194.SZ)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亿元至1.3亿元,同比下降39.95%—53.81%。扣非净利润预计为9100万元—1.21亿元,同比下降40.50%—55.25%。
这一成绩单与2024年上半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公司净利润还保持着20.69%的增长,短短一年间,其净利润从高速增长变成了近乎腰斩的业绩滑坡。
针对此次净利润下滑的具体原因和后续提振措施,《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向福安药业方面致函并致电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会提醒董秘进行查看,但截至记者发稿暂未收到公司方面回应。
业绩“变脸”
年报显示,福安药业成立于2004年2月,主要从事化学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拥有药品研发、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产品涉及抗生素类、抗肿瘤类、特色专科药类等多个类别药品。
实际上,福安药业的业绩下滑趋势在年初已有征兆。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福安药业营业总收入4.68亿元,同比下降42.22%;归母净利润6904.9万元,同比下降43.63%。当时公司将原因归结为“国家集采中标产品中标价格下行”。
但三个月后,其业绩下滑趋势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继续扩大。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幅度甚至比一季度扩大了近10个百分点。
将时间轴拉长,福安药业近两年的业绩轨迹呈现明显的倒“V”字形。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13.32%。但在表面增长背后,公司扣非净利润仅1648.83万元,同比大降89.94%。
当年公司业绩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支撑:子公司天衡药业拆迁收益贡献2.19亿元,叠加政府补助等,合计非经常性损益高达2.15亿元。同时,福安药业对烟台只楚药业计提约2.24亿元商誉减值。
转折出现在2024年。福安药业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3.91亿元,同比下降9.68%;但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20.69%。更亮眼的是扣非后净利润达2.59亿元,增幅高达1467.78%。
2024年的增长秘诀在于集采红利:虽然药品价格下降导致营收减少,但销售费用亦显著下降,利润率明显提升。同期,福安药业的多个产品在国家集采中标,包括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等。
然而好景不长,公司“以价换量”的策略在2025年似乎达到了极限——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而销售费用也难以进一步压缩,导致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
核心产品价跌
集采如同一把双刃剑,在2024年为福安药业带来利润增长后,2025年却成为业绩下滑的导火索。福安药业在2024年年报中揭示了现实情况:2024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药品价格持续下降。
福安药业在年报中坦承:“从第十批集采规则的变化和实际情况看,中标价格平均降幅达到70%。”细分领域的价格降幅更是惊人。抗感染药物的平均价格降幅最大,达到84.27%,而心血管药物的平均价格降幅也超过了60%。
作为一家以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特色专科药为主营的企业,福安药业的核心产品正好位于降价的重灾区。公司主要产品头孢唑肟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盐酸昂丹司琼、头孢美唑钠、多索茶碱等占整体收入的47.59%。
“随着集采在全国推行,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营业收入降低,利润空间承压。”福安药业在业绩预告中如此解释业绩下滑的原因。
但福安药业并非没有积极应对集采大潮。在第十批国家集采中,福安药业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3个品种中标。
这种“以价换量”模式初期通过降低销售费用率带来利润提升,但长期看,随着集采范围扩大和续约价格进一步下降,利润空间或将被持续压缩。
与此同时,面对集采带来的持续压力,福安药业正试图通过转型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来扭转战局,然而这条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7月23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询问公司创新药研发进展:“公司创新药已做到临床第三阶段了?还要多久可以申请上市?”公司方面的回应谨慎而保守:“公司目前进入注册程序的药物多为仿制药,公司参股公司优诺金生长激素类创新药尚未获得生产批文,能否获批及获批时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但福安药业在研发投入上确实下了功夫,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71亿元,占2024年度营业收入的7.14%。其中,公司多个原料药产品通过技术审评,制剂产品获得注册证书或通过一致性评价。
公司研发成果也在密集落地,包括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吲哚布芬原料药、帕拉米韦注射液、恩格列净等药品获得注册证书或上市批准。然而创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短期内难以贡献显著业绩。
与此同时,国际化是另一重要方向。2024年,福安药业尼麦角林原料药获得韩国药品注册证书,子公司广安凯特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为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但海外市场拓展也非坦途。早在2019年11月,福安药业曾宣布拟在美国设立二级子公司,推进与Red Realty LLC在CBD产业的合作。天风证券研报曾分析称,福安药业有望通过本次合作“深入工业大麻和医疗大麻产业,抢占快速发展的美国市场,为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时至今日,该布局尚未显现明显成效。并且,尽管子公司通过FDA检查、原料药获得韩国注册,但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且面临监管、市场准入等多重挑战。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年底,福安药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仅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