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7 21:04:30 股吧网页版
《哪吒2》的153天,中国动画电影的近十年|年中观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300251_0

  行至年中,中国经济走势备受关注。回看上半年,消费市场热度不断攀升,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脚。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催生的新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超150亿元的票房获得上半年票房冠军,散装“苏超”带动主场城市酒店预订量大幅增长,LABUBU蝶变为全世界的潮玩“顶流”。

  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多次提及悦己消费、情绪消费,“大家在解决温饱以后,更注重发展和享受型消费。”

  站在年中节点,每日经济新闻·天府文创云联合新浪四川,推出2025年中特别策划《中流击水文创观潮》,从微博热词、微指数以及微博话题等出发,回看上半年,三大“文化消费爆款”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瞬息万变的文创产业发展浪潮中,探索背后的脉络与哲理,寻路径,找价值,再出发。

  今日关注:哪吒的“百亿神话”。

  《哪吒2》于1月2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6月30日正式下映,半年时间,其已经从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现象,沉淀为一个刻在中国电影史上的154.46亿的数字。

  在这半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大众情绪与票房奇迹的完美共振,也目睹了资本市场对这股能量进行的一场迅疾的行业价值重估。

  当喧嚣散去,所有关于特效、情怀和纪录的讨论都已落幕,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清晰地浮现:

  对于中国内容产业的工业化进程而言,我们更期待的是一个耗时五年、集全行业之力成就的“百亿神话”,还是一个能够稳定预期、持续经营的“电影生态”?

  《哪吒2》的“高开暴走”,并没有给出答案。它更像一个产业的万花筒,每一次转动,都将自身的璀璨、行业的AB面与未来的可能,组合成一幅幅“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图景。而在这图景背后,又能给行业带来什么启示?

  票房百亿作为分水岭

  回溯《哪吒2》上映后的“战绩”,可以从票房、话题与股价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看票房,其攀升堪称电影史上的“暴力美学”。

  《哪吒2》上映首日,打破中国影史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4.87亿元);

  《哪吒2》上映第五天,单日票房突破8亿元;

  《哪吒2》上映第九天,打破中国影史累积票房纪录;

  《哪吒2》上映第十二天,打破中国影史累积人次纪录;

  《哪吒2》上映第十七天,票房破100亿元,电影官方微博发布海报图,附上100个“谢谢”。

  其次看话题。与票房一起冲高的,还有《哪吒2》在新浪微博上的相关话题讨论度。

  据“新浪电影”微博,《哪吒2》上映第十八天时,双榜热搜共1736个,TOP10热搜318个,热搜登榜共超过7020小时,710亿全站阅读量、8793万全站讨论量。

  最后,再来看看光线传媒的股价。春节后的开市,光线传媒的股价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热钱涌入”:从2月5日开盘即涨停到2月14日,8个交易日内,光线传媒股价涨幅超200%,其市值的增长规模,已相当于在A股版图上重塑了两家以上头部影视公司的体量,并一度冲破千亿大关。

  据记者观察,在《哪吒2》上映的第三个周末(2月15日),票房、话题以及股价均达到了峰值。在那个周末,《哪吒2》的票房跨过百亿门槛;奥斯卡评委喊话饺子导演的话题冲上热搜;资本市场用连续的涨停,完成了对光线传媒千亿市值的加冕。

  但“江河”终将分流。

  当《哪吒2》的票房冲破90亿大关时,很少公开表态的王长田在复旦校友群里说:“这个票房现在跟我没有关系了。”

  有趣的对比是,电影上映前,王长田曾在2023年预测《哪吒2》票房能够有望70亿,当时他面对的,是普遍的“嘲笑”;而在电影上映后,“王长田还是保守了”的词条冲上热搜,王长田仿佛又成了冷静的“旁观者”。

  率先反应的,依然是资本。2月17日,周一,股市开市。光线传媒股价上演天地板,由涨停到一度触及跌停,以近40%的振幅,开启了此后的震荡下行行情。

  此时,票房仍在惯性上扬,在第一次宣布密钥延期后,《哪吒2》的国内票房在3月26日突破150亿,此后的三次密钥延期,最终将档期拉伸至6月30日,数字也最终定格在154.46亿元。

  国产动画电影的T字格局

  《哪吒2》成功挤入全球影史票房榜Top5,而这背后,是一个更为值得关注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

  过去十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形成了一个“T”字型结构:少数头部影片占据了绝大部分票房,而其余大多数动画电影,在票房表现上归于沉寂。

  《哪吒2》154亿元票房的“惊天一响”以一种极致的方式,加深了这种分化。

  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导演田晓鹏用长达八年的坚守,将一部不被看好的动画推向市场,并最终逆袭斩获9.56亿票房。

  这与饺子导演“五年磨一剑”的《哪吒2》的创作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充满了孤注一掷的英雄主义色彩。

  此时,王长田和他创立的彩条屋,成为了英雄们背后的“推手”。

  看到这种天才创作与市场回报之间的巨大潜力后,王长田这位自称“行业里最勤奋、最抠门的老板”在2016年的内部信中提到,其当年上映的5部动画片,“两部赢利,三部亏损,但是赢利影片的利润,足以继续支撑我们的动画片梦想。”

  而这也明确了光线传媒的路径:只有商业上实现成功,才有能力“去补贴、分担那些亏损的影片,那些创新作品和艺术作品”。

  但这注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征途,而非短跑冲刺。

  在抵达真正的工业化彼岸之前,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往往需要创作灵光、大众情绪共鸣和市场窗口期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直到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才跨过10亿元票房的“门槛”。那一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断层第一”。

  2020年,“封神宇宙”第二部作品《姜子牙》上映。即使被寄予厚望,但最终的票房成绩停留在16.02亿,显然未能满足市场的沸腾预期。

  2014年至2025年,电影《熊出没》以“一年一部”的稳定节奏,总计推出了11部大电影,累计票房突破8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到2024年,《熊出没》系列电影票房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4年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位居国产动画电影TOP3。

  留下的,离开的

  距《哪吒2》上映已有近半年时间,记者发现,在中小学旁的文具店里,如今,越来越多的低龄段影迷,除了收藏奥特曼和小马宝莉的文创周边,又多了一个选项——“哪吒”。

  它或许不再占据最显眼的位置,但它的文创周边安静地躺在货架上,成为这场“神话”退潮后,留下的深刻印记之一。

  “哪吒”带给这座城市的,亦还有“行业温度”。记者了解到,成都本地的一家动漫工作室开发的IP在短视频平台已小有名气,而在《哪吒2》爆火后,其已收到几家大平台的合作邀请或投资意向。

  这股“暖流”,能否延续?一个细节是,在资本入局的同时,一则关于“《哪吒2》特效师转行做房屋中介”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在《哪吒2》项目结束后,面对长期的加班与不成正比的薪酬,这名特效师最终选择离开。

  而也为这场票房“神话”提供了一个冷静甚至残酷的警示:“神话”背后,搭建起《哪吒2》这座辉煌殿堂的,是大量如小鱼般的基层从业者,近乎“为爱发电”支撑起的地基。

  对此,业界目前形成的一大共识是,即便上述“土法炼钢”的模式可以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却难以支撑一个可持续的产业。

  正如王长田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所言,《哪吒2》“不具备广泛推广和借鉴价值”,这也指向了中国电影产业,乃至内容产业的核心结构性弱点:对单一爆款和单一来源收入如票房收入的极端依赖。

  据他透露,目前中国电影对票房的依赖度超过95%;同时他直言,按照当下分账比例,100元票房中投资方大约只能分到33元,难以维持行业投入。

  不过,解题的路径也很明确:IP商业化。

  《哪吒2》的衍生品市场潜力惊人,有推测其带动的经济增量或超2000亿元。但现实是,猖獗的盗版和不足的产能,让这块巨大的“蛋糕”看得到、却吃不全。

  同样,《哪吒2》的海外票房虽创纪录,但相较其154亿的本土票房,IP的全球化能力依然有待验证。

  而这是一个需要以10年为单位来计算的过程,像是王长田在谈及“中国神话宇宙”项目时便提道,“哪吒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会有更多,至少涵盖50部电影,预计会在未来20至30年内陆续呈现一个初步的框架,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工程。”

  尾声

  1977年5月,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上映后火爆异常,电影中的每个人物或道具都成为了可以被售卖的对象。半年以后,为了避免错过圣诞销售高峰,玩具制造商Kenner做出了一个商业史上的经典决策:卖“空盒子”。盒子里只有一张证书,承诺可以在次年春天第一批收到玩具。结果,这些空盒子依旧被抢购一空。

  如今,《哪吒2》的火爆也曾一度导致其衍生品产能不足。影迷们的热情,证明了观众愿意为“好内容”和“好产品”买单。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愿意为“空盒子”付费的观众,缺的是一个能高效、高质地生产、分发和保护那些“盒子里玩具”的强大工业体系。

  而从做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到创立一个伟大的IP衍生链条,这条路,或许比做出一部百亿电影,更加道阻且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