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7月11日电(谈瑞、周子涵)7月以来,A股光伏板块迎来久违的强势反弹行情。截至7月11日收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月内涨幅达到7.66%。龙头成份股表现尤为亮眼,弘元绿能同期大涨25.93%,通威股份上涨21.73%,大全能源、双良节能、晶澳科技、晶科科技等涨幅也均超过16%。
此轮大涨的核心驱动力,源于近期政府层面针对“内卷式”竞争的明确表态,显著提升了市场对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预期。
消息面上,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释放出“反内卷”新信号。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后于7月3日召集包括通威集团、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协鑫集团、阳光电源等光伏全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在内的14家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传递出政策层面对该问题的重视。
市场分析认为,政府近期对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标志着从顶层设计层面对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的治理行动将升级,行业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大幕拉开。
在“反内卷”政策信号明确释放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也显现出久违的反弹行情。 其中,硅料报价本周大幅提升至约4.5万元/吨,涨幅高达25%。受涨价预期拉动,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亦回升至3.7万元/吨,环比上涨6%-7%。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此轮提价主因是多晶硅企业超一年以上亏损运营,为清库存导致价格已远低于综合成本,为符合“不低于成本销售”的价格法规要求,硅料企业一次性提价至综合成本线之上。
上游硅料的集中涨价也迅速传导至中游。7月9日,各尺寸N型硅片报价迎来临时调涨,涨幅普遍在8%-12%。 中信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分析师林劼认为,后续电池、组件以及部分辅材环节或将进行顺价和涨价,渠道商和电站终端在供应链涨价预期下也可能加快采购或适当增加库存。
“推动产业链价格回升是实现光伏行业‘反内卷’的有效措施和重要的第一步,随着行业回归规范化有序竞争,以及潜在供给侧改革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地,光伏基本面底有望得以夯实,落后产能出清长效机制逐步规范和形成。”林劼表示。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在研报中指出,从全球来看,未来数年欧洲地区光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考虑各国积极上调清洁能源目标,预计未来欧洲光伏装机仍将稳定增长。然而,随着能源危机引发的紧迫感消退,部分激励计划取消,屋顶光伏市场发展明显降速,叠加电气化进展缓慢制约用电需求,预计未来新增装机仍由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家主导。
就美国而言,广发证券认为,短期来看,关税政策影响美国光伏组件价格与电站建设成本,进而降低业主方投资意愿,整体需求有所放缓。长期来看,随着美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明朗、美国本土产能与中东自贸区关税豁免地产能逐步释放,美国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重回增长态势。
而在除中国外的亚洲区域、非洲、拉美区域,普遍面临缺电与能源转型压力,预期将成为全球光伏装机的重要增量来源。尤其是中东地区,其本土光伏供应能力有限。咨询公司Infolink数据显示,2024年中东市场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28.79GW,2025年一季度累计进口组件4.9GW,中东市场的需求旺盛。
从行情表现来看,本周新华出海指数多数上扬,其中,电新出海涨近2.8%,制造出海、TMT出海涨超1%。由于光伏行业受政策消息提振,叠加市场热点轮动、部分公司中报业绩预期向好,出海系列指数部分成份股表现较为亮眼,阳光电源周内涨幅达1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