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的悲喜并不相通。与主材环节亏麻了的凄风苦雨形成鲜明对比,辅材逆变器企业的日子要好过太多,上半年集体大赚。
阳光电源(300274.SZ)8月25日晚披露史上最强中期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大增55.97%。营收、净利润均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澎湃新闻注意到,截至当天收盘,阳光电源股价102.6元,以2127亿元稳居光伏企业市值榜首位,较第二名隆基绿能(601012.SH)高出850多亿元。纵向对比,阳光电源上半年的净利润是其2020年同期的17倍多。
阳光电源的主营业务包括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等。该公司称,上半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增长主要系不断开拓市场,销售规模扩大,收入及成本随之增长所致;实现毛利率34.36%,同比增加1.94%,主要系公司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等影响所致;因销售回款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34亿元,同比增长 231.91%。
分区域市场看,海外市场的高占比及高增速是阳光电源业绩大涨的引擎。上半年其海外地区(包括中国港澳台)实现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加88.32%,占比58.3%。中国大陆地区的营收为181.55亿元,同比增速3.48%。
而截至2024年末,其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为46.62%,也即在上半年大幅攀升。
同时发生逆转的还有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的营收占比:去年底时两者分别为37.41%、32.06% ,到今年6月底变成了35.21%、40.89%。
澎湃新闻发现,这是阳光电源的储能营收比重首次超过作为发家业务的光伏逆变器。上半年,储能系统实现营收178.03亿元,大增127.78%,在其所有产品中增幅最大。
上半年,新能源投资开发是阳光电源唯一出现营收下降的业务,但该业务的毛利率上升了1.18%,至18.06%。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储能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35.74%、39.92%,均出现小幅降低。
阳光电源对所面临的风险提示称,新能源领域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滑,公司面临产品毛利率降低的风险,对此将通过增值服务保持利润率,避免陷入价格竞争。由于电站投资开发等业务存在项目金额大、回款周期长等特点,导致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回款风险。
财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阳光电源的存货期末余额297.06亿元,同比增长5.58%。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计291.02亿元,同比增长17%。
不久前,另一逆变器大厂锦浪科技(300763.SZ)的中期业绩出炉。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94亿元,同比增长1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2亿元,同比增幅70.96%。其中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07亿元,环比增长109.27%。
锦浪科技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逆转:传统主力并网逆变器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22%之际,储能逆变器业务的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92亿元大幅增长至7.93亿元,增幅高达313.51%。这是锦浪的逆变器总销量下滑却能比去年同期多赚2.5亿元的原因。
披露中期业绩的同时,阳光电源宣布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最近两年,光伏行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阳光电源是继钧达股份(002865.SZ)、晶澳科技(002459.SZ)、中润光能、英发睿能之后,最新一例赴港IPO的光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