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板块行情强势再起。据Choice数据,11月25日CPO概念涨幅达4.65%,主力资金净流入近60亿元。在海外巨头持续加码算力的推动下,800G/1.6T高速光模块需求呈现井喷之势,然而上游光芯片的供应短缺正成为新的产业瓶颈。谁更能凭借技术、成本等优势从中突围?请看机构最新研判。
此前A股科技板块调整,主要由于近期美股AI龙头估值过高引发泡沫讨论,美股AI龙头股价回调,英伟达虽业绩超预期但未能持续提振市场,国内科技板块因产业链相关、估值对标美股从而受美股龙头影响较强;此外,与年底机构资金收益率锁定切换防御策略,以及政策真空期杠杆资金交易动力下降也有一定关系。
机构认为,本轮科技行情远未结束,当前AI发展并无明显泡沫,在短期回调后有望延续。
首先,AI仍在持续创新,引领算力突围。近日,谷歌通过Gemini 3证明了Scaling Law仍持续有效,打破了业内关于“大模型已触及天花板”的论调,大模型在算法上仍有大量进步和改进的空间,也是对算力需求持续扩张的再确认。
其次,海内外大模型调用量仍呈爆发式增长。行业已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驱动上游算力需求不断提高。海外方面,北美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同比持续提升,全球AI建设呈加速迹象;国内方面,AI芯片企业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AI芯片企业加快资本市场布局,叠加腾讯等互联网厂商积极适配国产算力芯片,国产算力生态有望加速形成。
再次,光模块具有较高的护城河,越高端产品表现越明显,800G需求放量,1.6T加速导入,行业处在800G向1.6T技术迭代时期,相关公司的盈利能力集中度有望提升,市场竞争节奏较迭代速度有所降低,具备优势地位的企业有望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回报,而非更低的价格反馈。
最后,从供应链视角看,光芯片已成为当前光通信板块最紧缺的环节,而光芯片的研发与扩产周期长、壁垒高,供需缺口可能持续至2026年。这一供需矛盾,为具备技术突破能力的国产光芯片企业打开了窗口,国产厂商的导入机会显著增加。
机构建议关注以下投资机会:
一是,功耗问题正成为光模块技术演进的核心挑战,硅光技术因能大幅减少“光-电-光”转换环节,在能耗和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以硅基工艺为基础的产业链有望快速成长。硅光芯片公司:中际旭创、源杰科技、新易盛、广立微。
二是,高速光模块需求的激增,使得EML、CW大功率激光芯片产能吃紧。CW光源企业:源杰科技、仕佳光子、长光华芯。
三是,已实现规模化交付、客户粘性强的光模块企业,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华工科技、德科立、腾景科技。
| 硅光芯片 | 中际旭创、源杰科技、新易盛、广立微 |
| CW光源 | 源杰科技、仕佳光子、长光华芯 |
| 光模块 | 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华工科技、德科立、腾景科技 |
风险提示:供应链稳定性风险;云厂商或运营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以上观点均来自于国盛证券、长江证券、银河证券、中泰证券、国金证券、东莞证券近期已公开的证券研究报告,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