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差问题股持续拉响警报。
周五(9月12日)收盘后,*ST广道发布公告,公司因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已触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0.5.1条第(七)项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15日起停牌,并可能进入退市整理期。
当晚,*ST东通也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的事实,公司2019年至2022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可能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0.5.1条第(一)项、第10.5.2条第一款第(六)项“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连续三年存在虚假记载,前述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科目(本项情形适用于2020年度及以后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ST广道虽然早被证实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财务数据造假,但是其股价却两度创下了A股“短线牛魔王”纪录。2025年6月25日至7月31日,*ST广道在7个交易日里有6天达到30%涨停,为A股35年来首例;其中,7月31日从30%跌停变为30%涨停,同样也是A股首例。
而*ST东通,则是2014年恢复IPO第一个月、上市首日采取44%涨跌停限制的新股。该股在上市后17个月时间里飙升逾10倍。其后大起大落,并于2015年12月、2021年8月两次见顶43元。不过随着公司基本面恶化,*ST东通的股价今年最低报4.13元,较最高价跌去了近90%。
需要注意的是,周五主板低价股掀起涨停潮,促使通达信的“低价股指数”(动态小于3元)突破了历史新高。“ST指数”也上涨了0.69%,比15个月前见底位置高出了104%,形成一波大牛市。
那么,*ST广道与*ST东通将被强制退市,会如何影响绩差问题股接下来的表现呢?
“绩差问题股牛市结束了,下周开始进入漫长的出清阶段。”富鼎资管经济学家李维夏做出了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共振见顶在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巧合有其必然性。9月1日正逢中报结束后的首日,因财务造假的*ST高鸿股价跌破1元,至9月12日已连续10日低于1元,倘若下周一继续跌停,则将提前锁定退市;正巧本周五“低价股指数”刚刚突破历史新高以及ST指数近两日收出“骗线”组合,又遇到*ST广道、*ST东通触及强制退市——3家股票、2个风格指数,在关键时间窗口上巧合,背后有着趋势的必然,即为期15个月的“绩差问题股”非理性炒作划上句号。
第二,高质量并购重组防范“一哄而上”式无序扩张。此前《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后,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强调坚决避免无序竞争、一哄而上。人工智能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自然也是绩差问题股利用“高质量并购重组”蹭题材保壳的大热门。为避免无序竞争,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不可能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竞争力。恰好8月29日也是上市公司中报阶段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结合上面第一条的分析,可见监管层的政策导向出现了微调,即更加注重“精准施策”以避免“脱实向虚”,那么对ST为首的绩差问题股来讲,若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观的话,价值回归是必然趋势。
第三,投资者应规避4类绩差问题股。其一是每股净资产为负数的上市公司股票,连续2年每股净资产为负数将被强制退市。其二是年度营收低于3亿元的上市公司股票要予以规避,虽然“双创板”的要求是年度营收不低于1亿元,但是整体而言年度营收低于3亿元本来就说明公司基本面较差缺乏竞争力。其三是向金融机构负债率高于60%的上市公司股票,应当注意债务爆雷风险。其四是触及重大违法犯罪条款的上市公司股票,应予以坚决回避。
第四,股民应掘金优质原材料蓝筹股。无论科技多么“高精尖”,本质上都离不开原材料支持的基础。比如人工智能及其产业链,需要大量的电力消耗,利好电力板块股。而发电也需要煤炭等基础资源,因此利好煤炭等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