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力星股份(300421.SZ,股价16.45元,市值48.37亿元)公告称,其将终止收购青岛飞燕临港精密钢球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燕钢球)控股权。
力星股份表示,鉴于在约定时间内,双方无法就收购所涉及的相关条款最终达成一致。为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经公司审慎研究,决定终止本次收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披露收购飞燕钢球计划到正式宣布终止期间,力星股份有6位高管披露了减持计划。
历时三个多月,并购告吹
“本次产业整合可进一步补充力星股份的非轴承市场,与力星股份形成‘技术互补+市场协同’的战略格局。”力星股份曾如此评价此次并购。
然而,7月16日,力星股份一纸公告让上述并购案戛然而止。
事件还要追溯到3个多月前,今年3月31日,力星股份公告称,其与飞燕钢球及其主要股东初步沟通,力星股份拟以现金方式收购飞燕钢球控股权。
力星股份的轴承钢球销售收入已连续多年排名国内第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进入国际八大轴承制造商采购体系的内资企业。
而力星股份策划对飞燕钢球的并购,也是看重飞燕钢球的技术优势。
飞燕钢球成立于2004年,其核心产品涵盖直径0.5~12.7mm的轴承钢、不锈钢钢球等,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精密机械等领域,飞燕钢球微型钢球冷镦球坯工艺开发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力星股份表示,在汽车转向器领域,飞燕钢球的产品占据国内商用车及重卡市场90%以上的份额,间接为美国牧马人、福特皮卡等知名品牌配套。飞燕钢球的直径3mm以下微小钢球,在国内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彼时,力星股份称,如成功收购飞燕钢球将显著增强力星股份在微型高精度滚动体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构建差异化护城河,进一步拓展公司未来发展空间,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口替代战略提供关键零部件保障。
期间6位高管发布减持计划
今年5月9日,曾有投资者问及力星股份:“拟收购飞燕钢球的事,一个多月了,一点消息都没有,有最新进展吗?”
当时,力星股份回复称,收购飞燕钢球项目处于尽职调查、审计、资产评估阶段,后续根据进展情况,及时履行相关的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从这次回复之后,力星股份再未披露过收购飞燕钢球的进展,直至本次收购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3日和6月17日,力星股份两次发布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涉及公司6位董监高。
今年5月23日,力星股份公告称,其董事、副总经理王嵘,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陈芳,总经理助理苏银建计划减持股份,三人计划的最大减持数量分别为85万股、40万股和65万股,合计190万股。
上述三人的减持原因皆为“自身资金需要”,计划的减持时间为2025年6月17日至2025年9月16日。
6月17日,力星股份公告称,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高明,董事、副总经理汤国华,总经理助理沙小建计划减持股份,三人计划的最大减持数量分别为88万股、65万股和65万股,合计218万股。
上述三人的减持原因也皆为“自身资金需要”,计划的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9日至202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