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7 06:41:41 股吧网页版
机器人“快递员”将在WAIC全球直播首秀,首批具身机器人已率先进厂拧螺丝
来源:上观新闻

  今日(27日)下午3时,一场特殊的直播将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会场举行,智元机器人变成快递员,在WAIC现场分拣快递包裹。据悉,这也是全球首例具身机器人物流作业直播。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下产线、进工厂,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下半年,人形机器人将在中国“被广泛采用”。业内大佬也开始唱起赞歌,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认为,具身智能是AI下一个浪潮,机器人将像汽车般普及。马斯克躬身入局,研发“擎天柱”机器人,还预言具身智能机器人数量将会突破百亿,远超人类数量。

  一片鲜花和掌声中,业内的思考更为冷静: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潜力可期,但当下的技术瓶颈仍需要逐一攻克,先从单一场景训练机器人的“大脑”,再泛化“大脑”的通用能力,“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有“大脑”更好用

  或许有人会问,很多工厂早已实现自动化,不少机械臂也能完成分拣、装垛等任务,具身智能机器人有何特殊之处?答案是: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的“大脑”。

  众所周知,大脑负责学习、规划、决策等高层次认知,小脑则负责运动、协调、精准等控制功能。传统工业机器人没“大脑”,虽效率高,但部署固定、适应性差,难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需求。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内置AI的多模态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实现“越用越聪明”的自主进化,正好弥补了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不足。

  每次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成任务时,都在积累触觉和视觉数据,逐渐掌握“抓—提—转—放”等基本动作模块。一旦遇到新任务,“大脑”就像拼积木一样重组这些动作模块,机器人就能快速上手,省去大量重新训练时间。这种持续更新的真实场景数据流,正是机器人从“机械执行”升级为“智能决策”的关键。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举例称,在搬运周转箱的场景下,早期的AGV搬运车配备单线激光雷达,通常沿固定轨道运行,遇到人类等障碍物时会停下来,直到人走开了才继续往前。具身智能机器人则聪明很多,他能识别到人类,播报提醒并自动绕行。

  “大脑”好用的机器人,遇到不熟悉的任务,也会自动举一反三。王闯继续举例,机器人搬运不同的箱子时,需要不同的策略,前四种箱子需要一对一训练,到了第五种箱子,机器人就无需训练可自学成才。同时,训练时长也在逐步缩短,从最初两三个月到如今只需两周,未来还会继续减少到一周。“随着数据积累的增多,模型训练变得日益高效,就像人们通过反复实践掌握技能一样,机器人可能仅需一天甚至几小时的训练时间就能达到熟练程度。”

初步达成“上岗”条件

  WAIC 2025现场,记者看到智元机器人把一条快递流水线搬到了展台上,远征A2-W机器人在扫描快递条形码后,熟练地将快递分拣至不同区域。

  这一套标准流程,并不是作秀,而是机器人“上岗”近两个月的真实状态。

  7月9日,智元机器人在富临精工的工厂内同步作业直播。在直播中,远征A2-W成功完成了搬运800多个周转箱的任务,3小时直播作业中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与此同时,远征A2-W还展示了多模态感知与动态避障功能,可现场实时识别人员、周转箱及其他障碍物,自主规划路径、调整或暂停作业,在与人共享作业空间时,具备安全冗余机制,从而实现高效协作。

  此外,通过双臂协作与高精度操作,远征A2-W可抓取、搬运、放置不同尺寸与重量的周转箱。当托盘料箱码放不规范时,它还可自主识别并调整姿态抓取,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时,也能自主纠错并持续运行。

  目前,智元机器人已在柔性制造、交互服务、文娱文旅、商业零售、科研教育等领域展开商用。A2-W作为其工业场景的主力产品,涵盖搬运、分拣、组装等多种工种,已实现小批量商用部署。王闯告诉记者,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处于工业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关键阶段,能基本适应与人共同作业的环境,初步达成“上岗”条件。

  前不久,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进入了东风柳汽的汽车制造工厂,目前已经在车厂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训。在实训期间,Walker S1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参与安全带检测、车门锁检测、车灯盖板检测、车身质检、车厢后盖检测、内饰总检、油液加注等多项环节的工作。7月上旬,优必选披露已收获百台机器人订单,2025年预计交付将超300台。

  此外,广汽集团宣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于今年开始自研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将率先用于广汽传祺和埃安等品牌的生产车间及产业园区。预计到2026年,GoMate将能够实现小批量的整机组装,并逐渐向大规模量产迈进。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抗干扰、纠错能力上远超传统自动化设备,尤其在面对非标准化操作时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并且它还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枯燥乏味重复性强且对身体有伤害的工作。”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邓扬表示,通用具身机器人将在未来工业场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先进厂再入户

  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但由于成本因素,绝大多数的人形机器人将被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仅有大约10%的机器人有望进入家庭环境。

  不少业内人士也有类似的观点,未来一两年内,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在特定工业场景中实现应用落地,而全面普及至家庭和服务业可能还需等待5到10年的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AI大模型还在探索商业化时,第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已率先进厂拧螺丝了。

  随着工厂对机器人需求从简单的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机器人不仅能够协助工人完成重复性高强度工作,如商超理货、物流分拣等,还能在夜间理货和库存盘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王闯补充说:“今年我们的场景目标就是实现拆垛,完善流程并进行横向复制。我们不追求具身智能在业务落地方面的快速扩张,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个场景点。”

  经过粗略统计,当前机器人在料箱转运任务中的效率约为40秒搬运一个箱子,略低于人工操作的30至35秒,特别是在小箱搬运中,人工优势更为明显。“从劳动力效率上来说,机器人相当于3/4个人,我们在尽快缩减搬运时间,力争年底前,将时间缩短至30秒。”王闯预判,不久的将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便能赶上人工,也将迎来机器人进入产线的高峰期。

  “我们的初衷并非取代人类劳动,而是解决工厂招工难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对人体有害的工作。”王闯建议,具身智能机器人应优先选择对招工难的岗位作为切入点,这样既能体现AI向善的初心,也能真正帮助产业解决生产力难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