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生堂”,300436.SZ)发布关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3日至7月16日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属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30日收盘,广生堂的股价为97.00元/每股,股价创2015年12月以来新高。《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广生堂股价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同时,已经连续4年录得净亏,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亏损6.9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广生堂股价的短期飙升或与市场情绪和创新药研发进展相关,但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此外,公司还多次定增试图改善经营状况,但效果并不理想。
创新药项目突破推动股价半月翻倍
公开资料显示,广生堂是中国抗病毒药物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肝病、抗病毒等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多个核心产品,包括恩替卡韦胶囊和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等,并持续推进新药管线。
目前,广生堂的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奈瑞可韦GST-HG131和GST-HG141项目已分别独立完成了临床II期试验并取得总结报告。7月11日,广生堂发布公告称,奈瑞可韦GST-HG131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此前的2024年12月15日,奈瑞可韦GST-HG141也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广生堂表示,这两种创新药物获得突破性治疗认定,不仅验证了公司在肝病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和药物临床潜力,更为后续开展不同靶点联合疗法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广生堂的奈瑞可韦GST-HG131是一种口服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剂,而奈瑞可韦GST-HG141是一种新型口服乙肝病毒核心蛋白调节剂。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二者均无同类产品上市。此外,广生堂创新药项目重点突破在于双药协同。2025年3月,广生堂发布公告称,其创新的“三联全口服方案”(GST-HG141+GST-HG131+核苷类药物)被纳入“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并取得临床试验申请批准。今年7月25日,广生堂又发布了关于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奈瑞可韦GST-HG141的II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成功入组的公告,这标志着该公司核心创新药商业化进程进入关键阶段。
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在7月17日公告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后,广生堂的股价仍在持续上涨。截至7月30日收盘,广生堂的股价为97.00元/每股,较2025年4月9日年内低点的24.44元/每股,累计涨幅达296.89%,股价创2015年12月以来新高。
业内人士指出,广生堂股价的短期飙升或与市场情绪和新药研发进展相关。有市场观点认为,广生堂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家乙肝特效药公司。而此前,在美股上市的知名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曾凭借治愈丙肝的药物索磷布韦取得巨大成功,该药物上市后公司的峰值市值超1500亿美元。
陷“增收不增利”窘境累计亏损近7亿元
广生堂近年来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尽管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始终为负。
2024年报显示,广生堂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4.43%。分业务板块而言,医药制造业务收入为4.3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9.01%,同比增长5.75%。其中,心血管药物实现营业收入为0.48亿元,同比增长36.90%;男性健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为0.22亿元,同比暴增111.98%;消化系统药物实现营业收入为0.11亿元,同比下降40.60%。在盈利方面,广生堂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6亿元,而2023年为-3.48亿元。尽管亏损同比大幅收窄,公司仍未实现盈利。对此,广生堂在年报中解释称,受集采政策持续影响,乙肝产品毛利率承压,同时前期建设项目转固、药品获批上市导致无形资产增加,相应资产折旧及摊销增加,市场拓展、团队建设和创新药战略投入等综合因素所致。
步入2025年,广生堂亏损态势仍在延续。2025年一季报显示,当期实现营业总收入0.98亿元,同比下降18.69%;实现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94.56%。
值得注意的是,广生堂已连续多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年报显示,2021-2024年,广生堂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70亿元、3.86亿元、4.23亿元、4.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4.67%;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0.34亿元、-1.27亿元、-3.47亿元、-1.56亿元,四年累计亏损6.64亿元。若加上今年一季度亏损额,总亏损高达6.95亿元。
五年三抛定增计划部分项目进展不理想
记者还发现,广生堂多次试图通过定增来缓解资金压力、推动业务发展。自2020年以来,公司已发起三次定增计划。
2020年4月,广生堂发布创业板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该次定增事项最终在2021年实施完成,共向19家特定投资者发行普通股股票1877.7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5.14亿元,扣除不含税的发行费用1490.57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4.99亿元。定增公告称,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简称“原料药项目”)、“江苏中兴制剂车间建设项目”(简称“制剂车间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此次募资的项目进展并不理想。原料药项目计划投入2.11亿元,承诺的年均营业收入3.74亿元、年均净利润5463万元。但自2023年3月投入运营至今,该项目累计实现经济效益仅1796万元,年产能利用率仅为14.85%,与承诺相距甚远。而制剂车间项目原计划投入1.25亿元,最终实际投入金额仅为2843万元,剩余的8543万元资金以“必要性不足”为由宣布终止投入,永久转为补充流动资金。
2023年1月7日,广生堂再次发布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 9.48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7.48亿元用于研发,包括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创新药GST-HG171和乙肝创新药GST-HG141、GST-HG121的研发等。不过,基于市场监管政策变化情况,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广生堂于2023年5月23日决定终止该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
今年4月2日,广生堂又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4778.0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7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定增被视为缓解公司流动性危机、支撑创新药研发的关键举措。目前,本次定增尚需通过深交所审核,并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广生堂的股价短期内的大幅上涨凸显市场对创新药的乐观预期,但与连续四年亏损的业绩形成了鲜明反差,这种背离现象值得投资者警惕。当前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存在股价大幅上涨后回落的风险。如何改善经营状况,让公司基本面与股价相匹配,或将是广生堂未来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实习生孙思睿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