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
在储能市场,今年“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加之产能过剩,引发激烈价格战,有实力的头部公司开始加快出海步伐。
鹏辉能源是国内储能龙头,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全线都有布局。产能上,在全球有12个基地,其中衢州是储能电池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之一。
“近期以来,储能行业订单量大幅增加,已排期至明年。”衢州鹏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衢州基地”)董事长助理彭午骏对记者表示。
强烈需求拉动供给
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国内新型储能应用项目月度新增招标容量高于2024年同期值。2025年10月,储能EPC/PC(含直流侧设备)、储能系统和储能电芯新增招标项目共计12.7GW/38.7GWh,容量规模同比增长85%,环比下降11.24%。
据国信证券,电气化转型跨越式发展促进全球储能爆发。具体而言,国内市场化需求驱动储能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美国数据中心等负荷引起的电力供应短缺推动美国大储装机需求提升;欧洲电网不稳定情况和现货峰谷价差拉大均带动推动储能需求。
彭午骏也表示,“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印度及美洲,需求旺盛,主要因地区电网不稳定及光伏资源丰富。我们主要通过集成柜形式出口,全球布局涵盖美洲、欧洲及发展中国家。”
此外,自鹏辉落地衢州以来,也开始布局本地市场,提供节能降本制定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其通过为仙鹤集团量身定制的Great Com工商业储能智慧解决方案,年节约用电成本超600万元。
需求旺盛下,供给就成了相对制约因素。
鹏辉能源在9月的投资者交流中就透露,“目前公司主要储能产品型号如314Ah大储电芯生产线、100Ah等小储电芯生产线均满产。相比上半年,目前公司部分储能电芯产品有一定的涨价。”
目前,鹏辉出口的储能产品以衢州基地为主,衢州基地本身的产能则是三成供出口、七成供内销。据了解,2022年10月,衢州基地才开工建设,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了10个月时间。
彭午骏透露,“2024年产能爬坡,今年达到满产状态。衢州基地项目共分两期,其中二期正在组建,预计明年过年前一部分产线的设备可能开始调试,明年年中,有部分产线就可以跑起来了。”
落子AI、固态新局
锂电池最大的技术变革来自固态电池。
去年,工信部提供6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电池企业与车企共同承担固态电池研发项目,政策引导叠加市场需求,产业端普遍预期,最快或于2027年小批量量产。
鹏辉能源也于去年8月底召开固态电池发布。其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层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不需要加压模组,固态电池性能更稳定。
彭午骏表示,“固态电池产业化预计需3-5年,另外,AI算力中心发展也将推动储能需求,储能市场处于爆发期。”
而且,对于目前的储能生产运行,AI也可以发挥巨大效能。比如对于储能系统中的变压器容量,可以利用AI技术优化充放电策略,以适应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算力中心需求。目前,AI软件开发虽尚处于研发阶段,但已展现出在能源管理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彭午骏坦言,“衢州本身强调五链融合,我们也是新能源产业链的链主之一,平时也经常跟本地的企业做技术和业务上的交流。对于AI领域,我们也有布局,在储能市场上,我们也希望可以用AI赋能,更好地应用到相关场景,同时AI算力中心也需要电力支持,储能正好作为契机,切入这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