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尔股份(300473.SZ)最新披露的调研公告,公司于8月29日接待了开源证券、国元证券、华西证券、民生证券、彩霞湾投资、智晶私募等多家机构。参会人员就上半年业绩情况、海外业务布局以及固态电池发展等问题与公司进行了交流。
德尔股份是一家综合性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供应商,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公司上半年依旧保持业绩稳步增长。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110.15万元,同比增长6.72%;实现归母净利润5,087.06万元,同比增长178.09%。
德尔股份调研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原因包括:一是上半年配套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4.1%,带动公司整体收入增长和收入结构改善;二是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措施带来期间费用率的下降,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
自2017年收购德国卡酷思后,德尔股份便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据其管理层介绍,目前公司已形成国际化的产研基地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波兰和斯洛伐克等欧美国家,海外研发基地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地。公司把供应链深度嵌入欧美市场,已形成“就地研发、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闭环供应链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德尔股份的全球化产能布局为其带来诸多优势:一方面,公司海外工厂就近生产和就近供货的模式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国际贸易相关风险;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可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此外本地化的生产和销售还可以缩短产品供应周期,提升订单响应速度。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以及汽车零部件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德尔股份全球化产能布局的价值开始显现。
当前,国内部分整车厂纷纷出海建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面对这一现象,德尔股份管理层表示,公司也在持续关注和跟进国内整车厂出海建生产基地的发展趋势;公司在欧美等海外国家有成熟的产能布局,可以满足国内整车厂在欧美等地的配套需求。
近年来,在汽车产业逐渐向电动化发展趋势转变过程中,固态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超快充电速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备受市场关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SNE Research的测算,2025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德尔股份管理层早在2017年前瞻性预判到固态电池技术的巨大市场价值,开始接触到固态电池项目,并于2018年起开始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此后持续推进技术迭代与产业化。在本次交流会上,投资者对于德尔股份固态电池核心优势较为关注,而据管理层介绍,公司固态电池目前以氧化物电解质技术路线为主。德尔股份固态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已经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以及锂电池国际航运和陆运所需的UN38.3认证。此外,德尔股份固态电池耐高温性能方面表现突出,依靠自然散热,既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连续正常工作。
目前,德尔股份在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初,公司在上海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目前已具备不同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的样品定制能力;2025年6月,公司发起设立德迩新能源技术(湖州)有限公司,以加速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