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24日电(记者闫鹏)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高增,多卡互连驱动光模块需求爆发。近日,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相继发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告,均有超50%的同比增长。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头部光模块公司股价近期也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业内分析认为,光模块行业近期的亮眼表现是“算力需求爆发+技术迭代加速+业绩验证景气”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在算力需求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中,光模块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800G/1.6T产品将成增长引擎。
光模块上市公司业绩高景气
CPO(Co-PackagedOptics)即共封装光学是光纤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降低交换机的功耗和成本,实现信息的远距离、高速率传输,是业界公认的未来更高速率光通信的主流产品形态之一,堪称信息时代的数据“高速公路”。
7月14日,新易盛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37亿元到42亿元之间,同比增幅高达327.68%到385.47%,净利润和增幅均创近5年同期最高。
新易盛称,这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相关算力投资的持续增长,同时公司继续优化产品结构,高速率光模块产品的占比持续提升,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保持大幅增长。
同期,中际旭创作为光模块龙头之一,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亿元至44亿元,同比增加53%至87%。报告期内,得益于终端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资本开支强劲增长带来800G等高端光模块销售的大幅增加。
光迅科技、华工科技分别预增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上限为95%和52%,两者因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其业绩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内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的提升。华工科技表示,随着国内互联网及设备厂商算力需求上升,公司联接业务中400G、800G高速光模块需求加快释放,带动收入与盈利增长。

据新华财经终端数据,A股光模块概念板块有1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中报业绩,除瑞斯康达、中贝通信、沃格光电预亏之外,永鼎股份、新易盛、跃岭股份等5家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剑桥科技、光迅科技、中际旭创等6家预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50%-100%之间。
光模块领域公司业绩大增背后是AI算力的强劲需求。从过去一年情况看,微软、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全球云巨头数据中心规模翻倍,叠加英伟达芯片出货量持续高增,直接拉动光模块采购需求旺盛。
光模块传输速率是区别产品代际的重要指标,目前头部光模块企业产品正从400G、800G向1.6T迭代。从上市公司透露的市场需求及客户指引来看,2025年上半年800G CPO产品出货量和销售占比保持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下半年起1.6T产品将逐渐起量。
“本轮光模块厂商主要受益于800G产品的持续放量,虽然价格下降的影响料将在第二季度有所显现,但800G出货大幅增长及硅光方案渗透率的提高预计将推动行业毛利率持续增长,同时1.6T的小批量出货对头部厂商业绩表现也有正面贡献。”中信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李赫然说。
机构看好光模块投资机遇
高盛预计,2025年、2026年800G光模块销量将分别达到1990万和3350万单位,较此前预测分别上调10%和58%;市场规模方面,预测2025年和2026年光模块市场总值预计分别达到127.3亿和193.7亿美元,同比增长60%和52%,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轨迹。
新易盛在最新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结合市场应用端及客户需求预期,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到2026年行业将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公司持续结合客户需求情况积极准备产能以满足订单交付。公司在产能侧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订单情况持续扩产。
李赫然认为,1.6T光模块产品放量是2025年下半年重要转折点,同时随着ASIC+以太网模式的出现普及,看好未来800G需求的持续旺盛,因此头部光模块以及光器件厂商下半年业绩表现将依旧强劲。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2025年、2026年AI领域采购开支仍在增加,2025年或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而自研专用芯片(ASIC)需求提升有望带动光模块和印制电路板(PCB)保持较快增速。当前市场对CPO增量器件的初步认知已较为充分,但对远期盈利能力还定价不足。在CPO增量器件中,激光芯片环节的附加值高、稳态格局较好,给了国内光芯片厂商弯道超车、切入全球第一梯队的机会。
据路透社近日消息,Meta正加快推进全球首个功耗超过1吉瓦(GW)的AI超级计算机集群“Prometheus”的部署,预计2026年上线。招商证券表示,AI算力“军备竞赛”带来的增量需求或将持续超预期,从万卡到十万卡到百万卡,更多新技术需求或将加速落地兑现,建议关注光模块、PCB、光芯片等环节投资机会。
华西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军表示,海外AI需求尤其是新增企业需求快速增长,Token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持续推动AI资本开支保持高投入。中长期看AI应用仍处于极早期,作为算力集群拓展的基础组件,光模块行业仍然具备高增长能力,持续看好包括高速光模块、液冷等算力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