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栗鹏菲叶青北京报道
2025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收官,主动权益基金的调仓路径清晰展现。伴随二季度A股上演“V型”反转,公募显著提升港股配置,仓位占比攀升至19.91%,直逼20%关键心理关口;同时大手笔加仓通信、金融板块,而消费与新能源领域的传统重仓股则遭遇集中减持。
重仓股阵营亦经历深度洗牌,紫金矿业与小米集团-W在总市值榜单中分别跃升至第五名、第六名,而五粮液、山西汾酒等白酒巨头排名则明显滑落。更引人注目的是新面孔的涌入——以“易中天”三兄弟(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为代表的通讯电子龙头股,成为第二季度基金青睐的对象。
此外,板块配置的结构性转换尤为剧烈。银河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创业板强势逆转此前颓势,单季仓位占比跳升2.35个百分点;北证配置比例亦实现接近翻倍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主板遭遇连续第四个季度减持,仓位占比加速下滑2.71个百分点。
港股配置比逼近20%关口
公募基金持续加码港股,成为近年来资产配置的鲜明主线。银河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港股配置比例已从2023年末的8.66%一路攀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19.91%,创下阶段新高。伴随资金持续南下,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持有的港股数量增至360只,合计持股市值达3265亿元。
行业配置上,医疗保健业与金融业成为南下资金的“主战场”,持股市值占比分别大幅提升6.01和2.26个百分点。细分领域中,药品及生物科技、家用电器及用品,以及保险、银行板块亦获得显著增持。
个股层面,生物医药股信达生物、三生制药,以及消费股泡泡玛特、京东健康等获得基金青睐,而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等科技巨头则遭遇集中减持。
“2025年虽然只过了一半,但港股IPO市场的大复苏、稳定币等金融创新,都在快速证明我们对香港的长期积极判断是正确的。”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基金经理王贵重表示,经历二季度,港股已展现出全面反弹态势。他强调,尽管科技投资线索存在短期节奏波动,但长期看好AI、智驾、先进制程等方向。“当前部分优质标的估值压力缓解,正是布局良机。香港市场的繁荣序幕刚启,科技资产性价比日益凸显,我们将持续深耕港股科技领域。”
创业板逆转,北证配置翻倍
在A股内部,板块配置同样经历显著再平衡。主动偏股型基金对创业板的配置热情明显回暖,比例逆转了此前连续两季下滑的态势,由一季度末的16.58%跃升2.35个百分点至18.93%。科创板配置亦小幅提升0.18个百分点,北证的配置比例更是从0.23%大幅攀升至0.41%。与之相对,主板配置比例加速下滑,已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二季度末占比降至65.39%,单季降幅达2.71个百分点。
风格层面,大小盘配置均有回调,但成长与金融风格相对占优。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风格持股市值占比在二季度下降2.55个百分点,小盘风格亦回落0.93个百分点。而在成长与价值的维度上,成长风格配置比例上升0.92个百分点,价值风格亦小幅提升0.42个百分点。
加仓通信行业,金融热度提升
行业配置的调整方向更为清晰。科技成长与金融板块成为二季度公募加仓的主战场。银河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通信行业一马当先,持股市值占比大幅提升2.40个百分点,国防军工(增1.00个百分点)、传媒(增0.57个百分点)、电子等科技成长板块也获得显著增持。金融领域热度明显提升,银行与非银金融行业占比分别上升1.13和0.76个百分点。
然而,火热加仓背后冷暖不一。金融板块虽获增持,整体仍处于显著低配状态。大消费内部则显著分化,尽管医药生物、农林牧渔仍受青睐,但食品饮料遭遇猛烈减持,占比大幅下滑2.09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占比亦下降1.50个百分点。
这种结构转换在二级行业和个股层面更为突出。通信设备、元件、化学制药、城商行、保险成为增持最集中的领域。个股方面,紫金矿业与小米集团-W在总市值榜单中跃升至第五名、第六名,更引人注目的是新面孔的涌入:光模块龙头新易盛、中际旭创,PCB企业胜宏科技,与港股潮玩先锋泡泡玛特、创新药企信达生物携手跻身前二十。
反观减仓阵营,比亚迪、阿里巴巴-W、立讯精密、腾讯控股、贵州茅台等昔日“顶流”赫然在列,五粮液、山西汾酒等白酒巨头排名则明显滑落,食品饮料板块承压明显。
机构博弈两大核心变量
“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但尚未转向全面进攻。”某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资金明显在寻找景气度相对确定或存在政策改善预期的方向。通信受益于AI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高景气,金融则兼具低估值与潜在政策利好(如化债、资本市场改革)的双重逻辑。金融股的加仓,本质是防御心态与估值修复预期的叠加。
“消费中减仓较多的主要是食品饮料,尤其是白酒。这一趋势和明星基金经理调仓方向基本一致。”渐进投研首席研究员张楠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白酒价格的走低,市场对于白酒的抱团和信心似乎开始瓦解。
张楠进一步指出,二季度公募基金经理的核心关切聚焦于两大变量:其一,消费修复前景成核心分歧点。 整体持仓变动反映出市场对消费板块的普遍忧虑,但如张坤等资深基金经理仍坚守消费赛道,押注周期反转。“万物皆周期。”张楠分析称,此前承压的医药、光伏已现转机信号。随着地产库存逐步出清及内需企稳,消费板块的修复行情有望随之启动。
其二,“对等关税”扰动出口预期。二季度初市场因对等关税政策突遭重挫,此后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更推升了机构对出口链的警惕,尤其在7月初谈判截止日期临近之际,相关风险敞口管理升至前所未有的优先级。“目前市场对关税冲击的反馈已趋于钝化。”张楠判断,除非出现超预期政策变量,否则该风险在三季度再度发酵的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