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算力板块再度走强,被市场称为“易中天”【新易盛(300502.SZ)、中际旭创(300308.SZ)、天孚通信(300394.SZ)】的核心标的股价接连创下新高。在此行情下,押注该板块的基金均获得了不俗业绩。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受AI算力、芯片板块再度冲高影响,近三个月净值翻番的“翻倍基”已达到25只,涨幅在90%以上的达到50只。这些基金绝大多数重仓了AI算力板块。根据基金二季报,上述净值大幅走高的基金对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的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00%、95%、90%。
多位受访人士分析认为,近期受到AI主线活跃的影响,布局算力的相关基金出现业绩爆发且资金流入显著,这背后除了创新药行情降温、资金寻找新热点外,核心逻辑还是AI商业化加速下,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规划超预期、大模型技术迭代以及供应链反馈的旺盛需求。不过,当前从整个AI主线来看,相关基金或面临分化,存在部分资金获利了结的可能。
“翻倍基”榜单“洗牌”
具体来看,近三个月“翻倍基”榜单几乎重新“洗牌”。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近三个月有7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增长率超100%。前三名分别是永赢科技智选A、中航机遇领航A、信澳业绩驱动A,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39.25%、132.12%和127.12%。此外,德邦鑫星价值A、诺德新生活A、易方达瑞享I、易方达远见成长A近三个月净值翻番,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1.18%、110.03%、105.93%、100.38%。此外,近三个月合计有21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增长率在90%以上。
根据2025年基金二季报,这些“翻倍基”和业绩靠前的基金产品均押注了AI算力板块。此前,“翻倍基”榜单主要由创新药主题基金“霸榜”。
具体来看,这21只净值增长率在90%以上的基金“全员持有”新易盛,20只持有中际旭创,19只持有天孚通信,均为重仓。其中,对新易盛的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达到10.36%,对中际旭创的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达到9.65%,对天孚通信的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达到7.42%。除了“易中天”之外,被这21只涨幅排前的基金高度覆盖的还有长芯博创(300548.SZ)、生益电子(688183.SH)、德科立(688205.SH)和太辰光(300570.SZ)等。
这些标的大多是AI算力下的CPO细分板块核心个股。自5月下旬以来,该细分板块整体活跃,个股股价表现亮眼,其中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个股取得两倍以上涨幅。而这也为低位介入、重仓布局CPO的基金提供了业绩支撑。
“翻倍基”之一的中航机遇领航基金经理韩浩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CPO技术具有低功耗、高带宽密度的优势,在AI算力需求爆发与数据中心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该技术成为下一代光通信的核心解决方案。当AI应用不断拓展,算力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CPO市场规模长期增长预期也十分乐观。据Light Counting预测,2023—2030年CPO市场规模将以17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当前我国在高阶光模块领域已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份额(高达70%),在本轮AI算力建设浪潮中,国内相关企业能够凭借技术和市场份额优势,获取更多订单和利润,为基金持仓企业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政策与需求共振
就AI算力的整体行情和相关主题基金的表现,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分析认为,近三个月,A股AI算力板块再度走高,相关主题基金业绩爆发且资金流入显著,而这背后除了板块轮动外,主要在于政策与需求的共振。
“从市场风格切换层面来看,此前火热的创新药行情降温,资金开始寻找新热点,AI板块顺势崛起。从行业自身发展层面来看,AI商业化加速,极大提升了市场对AI行业的预期。”孙珩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从政策与需求层面来看,国产替代政策密集推出与全球算力需求爆发,两相共振之下,一方面促使AI产业链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一方面受益于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规划超预期、大模型技术迭代以及供应链反馈的旺盛需求,AI算力板块成为推动相关基金业绩上涨的重要力量。
其中,政策面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直指AI产业链,提出第一、二、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将AI产业从单点技术突破推向系统性产业生态能力建设,为AI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AI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发展。”韩浩说。
需求端上,韩浩进一步表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外主要云厂商已明确看到AI可以大幅提高自身生产效率,拓展业务边际。例如,谷歌搜索通过AI概览功能覆盖20亿月活用户,AI驱动的虚拟试穿、实时翻译等功能使美国用户购物转化率提升27%。而这些需求转化成为资本开支,投向网络设备和数据中心配套设施。在此背景下,AI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带动AI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提升,进而使基金获得较好收益。
易方达瑞享混合基金基金经理武阳也在今年二季报中表示,科技领域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仍在不断迭代,多个领域将逐渐产生大量可商业化的应用场景。而应用所需要消耗的算力相较于训练将提升数个数量级,并且AI降本带来的经济性和普及效应将进一步刺激更多硬件需求。
后续或面临分化
行情的火热背后,多位业内人士认为AI主题基金后续或面临一定分化,部分资金存在获利了结的可能。
“目前,机构对AI算力板块中‘易中天’的重仓存在一定‘缩圈’效应。”孙珩分析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资金倾向于向更核心的龙头集中。“易中天”作为CPO板块龙头,技术、市场份额等优势显著,成为机构重仓目标。从机会看,行业走高下,集中持仓能使基金产品大幅受益,获取远超行业平均的收益,实现业绩“出圈”。而一旦行业出现波动,集中持仓可能会让基金净值面临大幅回撤风险,且当市场风格切换,资金从AI板块流出,过度依赖“易中天”的基金难以快速调整,业绩将受到冲击。
不过就对基金经理的采访来看,多数基金经理的布局正在避免这种“缩圈”。“虽然CPO概念近期受到市场关注,但我们更需聚焦于AI产业整体的广阔前景。”信澳业绩驱动基金基金经理刘小明表示。
自2023年起,信澳业绩驱动基金就持续重点配置光模块与PCB(印制电路板)两大板块,2024年又逐步加入电源和液冷相关龙头公司。刘小明认为:“这是A股市场参与全球AI产业浪潮最具核心价值的环节。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上游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仍是AI产业中确定性较高的核心投资机会所在。与此同时,AI作为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基础技术,其发展将驱动下游行业生态的重塑——在颠覆传统模式的同时,催生大量新兴商业机会。因此,我们的研究覆盖范围既包括上游算力环节的确定性机会,也延伸至AI技术在下游应用端的加速落地与创新突破。这两大方向将是我们未来重点跟踪与研究的关键领域。”
站在不同时间维度,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认为,AI主线虽然在投资比率大幅走高后可能会出现一段“阵痛”时期,但从中长期来看,AI仍是驱动长期回报的关键。AI在消费端和企业端的基础应用正在提速,AI提供商在将使用量转化为营收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我们预计AI投资支出有望继续增长,重要的是,我们相信科技公司最终将从中获得较好的利润回报。”
在上述判断下,韩浩表示,在布局层面,当前整体将紧跟政策,选择符合政策导向的投资标的。其中,AI 算力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长期来看,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适合长期投资。短期内市场可能会因各种因素出现波动,可结合市场行情在算力板块调整期寻找低位布局机会获取超额收益。
具体方向上,韩浩对海外算力的供应链持续看好,聚焦上游核心硬件,重点布局了光通信设备、服务器、硬件生产及光学半导体等上游配套领域。其中,光模块作为光通信的关键部件,是重要投资方向。此外,国产算力产业链公司在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下,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产业链将迎来快速增长。国内大厂如字节跳动正在自建 AIDC,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供应、散热系统等领域都蕴含着投资机会。
投资策略上,刘小明认为AI仍是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和科技产业最大的叙事和主线,当前AI产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建议投资者应坚定持有核心仓位,避免因短期波动错失资本市场的主线投资机会。面对市场调整,可考虑逢低逐步增持,但同时需注意风险、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