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持有3万股。对于港股上市投了反对,为什么没有公告”——面对贝达药业筹划港股再上市,投资者们不禁连连“叩问”:钱往哪儿花?八大在售品种为何卖不过伏美替尼单药?10月1日凌晨,贝达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进行回复。

9月10日,贝达药业披露公告称,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已是其第三次启动港股上市计划,2021年2月、12月,公司曾两度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招股书,但两次“闯关”均以失败告终。
股民疑惑:
哪来的勇气三冲港股
贝达药业三冲港股的疑问中,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另一敏感按钮。投资者以恒瑞医药为例,提出“完成H股后立刻公告10亿-20亿元回购用于员工持股”。公司方面未给出任何量化指引,仅称具体进展情况可以关注公司的公开信息披露。

资金主要用途和投向方面,贝达药业进行了详细的回复:发行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公司,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在研管线的研发活动提供支持、为开拓管线而进行的潜在的收购以及进一步开拓创新生态圈、营销网络建设及重点治疗领域市场拓展、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投资者对公司谋划港股上市并不看好,有人直言,“公司在售8个药,却卖不过伏美替尼1个药,是有什么重磅项目使公司有勇气在目前市场环境下第三次冲击发行H股融资?”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研发“瘦身”
公开资料显示,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11月07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创新药物的生产与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凯美纳、贝美纳、贝安汀、赛美纳、伏美纳、康美纳、安瑞泽、奥福民。
2025年上半年,贝达药业增收不增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5.37%;归属母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下降37.53%,公司归因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摊销等费用升高。其中,公司主业药品销售毛利率为81.59%,同比减少2.76%。

2025年上半年,贝达药业的研发费用为2.2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40%;与此同时,销售费用高达5.94亿元,同比增长13.34%。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公司的研发支出呈现出持续缩减的趋势,而销售费用则稳步上升。
贝达药业坦言,公司多款产品面临特定领域的竞争压力:凯美纳、赛美纳在EGFR-TKI市场需持续应对来自一代和三代的竞争压力,贝美纳在ALK抑制剂领域面临不同产品的市场冲击,伏美纳所处的肾癌治疗领域竞争环境趋紧;贝安汀作为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同时承受原研药及其他竞品的双重竞争压力。
应对方面,公司将加速凯美纳和贝美纳现有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持续推进赛美纳、伏美纳的临床研究探索,响应临床专家的学术需求与患者的治疗需求,深度挖掘各产品的市场潜力;推进贝安汀与凯美纳的联合推广,推动“凯+T”治疗方案深入患者人群等。
拖欠合作方1.8亿元
两年未付
今年,益方生物在回复上交所年报监管问询函时披露,贝达药业拖欠其1.8亿元款项,快两年都没有支付。
公告显示,肺癌1类创新药贝福替尼是益方生物研发的首款产品。2018年12月,益方生物将贝福替尼的商业化权益授权给贝达药业。根据双方协议和产品研发进展,贝达药业本应在2023年第二季度起陆续支付益方生物里程碑款项。
不过,长达2年的时间,贝达药业一直未向益方生物支付上述款项。益方生物也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上述事项,直至此次被问询。
益方生物在回复公告中表示,通过邮件、电话等常规方式与贝达药业沟通后,于2024年底发出正式催款函,要求“立即付清1.8亿元欠款”。
目前,益方生物已根据相关会计政策计提1800万元坏账准备(按10%比例),而贝达药业2024年年报中“账龄超过1年或逾期重要应付款”栏标注“无”,并未将这笔欠款写明。
贝达药业通过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目前,双方已就里程碑付款进行相关的沟通和交流,会妥善处理。公司一贯重视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该事项属于日常经营情况,双方保持顺畅的沟通、处理渠道,不会对公司声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二级市场上,截至9月30日收盘,贝达药业上涨1.53%报66.81元/股,总市值为281.09亿元,今年来公司股价上涨约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