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懂人心”、饮品机器人前排长队、工业机器人现场焊接电子元件……世界粤商大会特色产品展区,成了广东智造“样板间”。
9月29日,2025世界粤商大会在广州正式开幕。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商特色产品展”在展馆中格外引人注目。六大产业板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文旅以及十五运会专题展示——共同勾勒出广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图。其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区、电子信息展区交相辉映,以其前沿的产品、生动的互动体验和浓厚的科技氛围,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现场直击:科技赋能,智造生活新体验
走进展区,仿佛步入一个“未来世界”,越疆科技、拓斯达、开普勒、数字华夏等公司推出的机器人一一亮相。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夏起”正在与观众对话,还能跟随指令跳舞、唱歌、行走,交互感很流畅,吸引不少参会粤商与其互动。
“人形机器人产业确实是迎来了好时候,随着AI大模型的深入研发,我们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导览导购服务上,还与银行深度合作,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相当于‘银行大堂经理’的角色。”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高俊波对南方财经记者说,该公司推出的仿人机器人“夏澜”以“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的特点快速吸引市场,“她”不仅能准确回答提问,还能通过29个主动自由度精准模拟人类表情,微笑、点头、眨眼之间,流露出近乎真实的情绪变化。
“‘夏澜’今年一推出就吸引国内外客户,已有中东客户下单定制。”高俊波说。
不远处,越疆科技的人形机器人Atom正在演示精细操作:它用灵巧的双手完成电子元件的焊接任务。工作人员介绍,Atom具备±0.05mm的工业级精度,并能通过1800公里外的远程操控系统实现“零延迟”响应,展现了其在工业与生活服务场景中的强大适应性。荣兴(东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胜丰盯着Atom看了又看,还和现场工程师不断交流,并计划近期到其工厂参观。
“早就听说越疆科技做机械臂做到了毫米级的工业水准,今天眼见为实,我们公司的五金制品的焊接、出厂检测等环节都非常需要这样的机器人,既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到更精细,有助于提高产品品质。”吴胜丰赞不绝口。
酷库智能的饮品机器人前则排起了长队。观众通过触摸屏选择口味、甜度、冰量,机器人便在90秒内完成一杯定制奶茶或咖啡的制作。“零接触、高效率、个性化”,酷库不仅重新定义了饮品消费体验,更成为“AI+新零售”融合的典型样本。酷库智能创始人李雍丞介绍,饮品机器人市场反响非常好,目前已向市场投放了五六百台,明年计划达到2000台,近几年都会以翻倍的速度增长。
拓斯达科技的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则展示了其灵活的移动能力与多任务执行能力。它不仅能360°全向行走,还能通过更换末端执行器完成搬运、装配、检测等任务。搭载GLM-4.5大模型与3352TOPS端侧算力,小拓在推理速度上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成为“云边端协同”智能体的典范。
惠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黄建智和广东优达脚轮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新耀品尝完机器人调制的咖啡后,来到拓斯达科技的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前驻足许久。
“今天来到大会现场很开眼,也很开心,能和这么多优秀的粤商一起交流。我们在现场了解到,无论是酷库智能的饮品机器人,还是拓斯达科技的工业机器人,都已经实现了量产,市场很大。”黄建智说,协会共组织了十余家台企来参加本届粤商大会,“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台企对此关注度很高,因为机器人可以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接下来我们还要组织更多的两岸交流会。”

拓斯达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孙静芳摄
转战电子信息展区,同样精彩纷呈。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围满了观众,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其最新款全景相机的实时拼接功能。这款产品不仅应用于消费级市场,更在新闻报道、政法警务、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的领导者,影石创新连续六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高达67.2%,是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出海”的成功典范。
在广州成至智能的展台,一架搭载红外热成像与扩音设备的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模拟夜间巡逻、应急救援等场景。成至智能不仅是工业无人机安防载荷市场的“隐形冠军”,更是低空经济应用的先行者。其“空地结合+AI赋能”的技术体系,正推动无人机从“飞行相机”升级为“空中智能平台”。
东阳光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光子”在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勇夺赛事首金,在群舞项目中以人机共舞生动演绎了《秦俑魂》。“光子”此次也来到了世界粤商大会的现场,一段独舞动作流畅、姿态协调,引来阵阵掌声。而在其旁边的展示柜中,积层箔电容器、软磁材料、电池铝箔等核心材料产品,则揭示了东阳光在产业链上游的深厚积累。这些基础元器件正是支撑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
产业纵深:从“制造大省”到智造强省
展台之外,是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的宏大图景。2024年,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5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以占全国约1/3的营收贡献近1/2的利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七成,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培育壮大了10家超千亿行业领军企业。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机器人领域,广东已发展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之一,2024年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992亿元,拥有涵盖整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商的全产业链,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这些数字背后,是广东在“制造业当家”战略下的全链条布局与系统性推进。

亿航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在现场展出。朱治宣摄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具身智能”新阶段,广东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转向“场景定义者”,从“制造执行者”升级为“系统方案提供者”。从华为昇腾芯片、思谋科技多模态大模型(上游),到越疆、拓斯达等本体制造企业在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上占据国内领先优势(中游),再到数字华夏、酷库智能等场景应用商(下游),广东已构建起“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生态。
广东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的海量应用场景,已建成3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99个优秀场景。从“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美的库卡产业园,到政务大厅的智能导览机器人,从工业焊接到康养陪护,机器人与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个角落。越疆科技、拓斯达科技、数字华夏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展现出极强的市场敏感性与技术突破能力。
有行业专家认为,在2025世界粤商大会的舞台上,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广东产业转型、动能转换的生动注脚。从“制造大省”到“智造强省”,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广东正以“全链创新、场景驱动、集群崛起”的崭新姿态,加速向全球产业制高点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