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A股模拟芯片概念股表现强势。圣邦股份(300661.SH)、上海贝岭(600171.SH)、纳芯微(688052.SH)等头部公司股价均大幅上扬。截至当日收盘,圣邦股份、上海贝岭携手涨停,思瑞浦(688536.SH)收涨9.68%,纳芯微收涨10.79%。
市场热情的直接催化剂是商务部于13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这则消息增强了投资者对国产模拟芯片公司未来市场份额提升的信心,是其股价大涨的逻辑。
市场普遍解读,此举可能对德州仪器(TI)、亚德诺(ADI)等美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施加壁垒,从而为本土模拟芯片厂商腾出可观的替代空间,直接提振其业绩。然而,剥开情绪的层层包裹,国产模拟芯片产业的真正成长,其根基仍深扎于技术突破的硬实力与市场需求的真实检验之中。反倾销调查能否转化为企业持续业绩增长,仍需冷静观察。
反倾销调查对上市公司影响几何
15日,第一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圣邦股份,该股今日收盘“20cm”涨停。圣邦股份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商务部反倾销调查美产模拟芯片,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技术研发没有什么影响。“今年以来,公司各产品线的下游领域需求总体温和复苏。单一产品可能用在多个领域,且收入变化对整体营收影响较小。”上述证券部人士说,“总体而言,公司的经营方针都是按既定方向实施,不会朝令夕改,当然我们对行业发展潜在的风险和产业趋势变化也都有准备。”
财报显示,圣邦股份的产品全面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领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通讯设备、医疗仪器和消费类电子等领域。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加15.37%;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加12.42%。
上海贝岭证券部人士则对记者说:“预计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提升国产模拟芯片的国内市场份额,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主要面向国内销售。”
思瑞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作为国内模拟芯片行业的一员,本次反倾销调查涉及的相关产品都有比较全面的覆盖,也非常关注该事件的进展。过去低价进口产品导致国内部分领域陷入严重的“价格战”,如果此举最终落实,部分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芯片可能面临反倾销税,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并有助于相关产品加速国产替代,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近年来,中国模拟芯片产业处于快速追赶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但整体上与海外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规模、技术积累和高端产品上。德州仪器作为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产品超过10万种,尤其在信号链、电源管理领域拥有绝对领先地位。
对比之下,截至2024年末,圣邦股份有5900多款产品。截至2025年中报,上海贝岭累计拥有4559款可供销售产品,上半年公司推出539款新产品。思瑞浦目前已形成“信号链+电源管理+数模混合”协同发展格局,已量产产品数量超过3000款。
“模拟芯片不同于数字芯片,单颗价值低,但种类极其繁多,且不可或缺。并且模拟芯片不一味追求体积缩小,更注重性能提升、带宽升级、成本降低、工艺进步,尤其是高端产品需要深厚的工艺和技术积累,高端品类更是严重依赖有经验的工程师,顶尖人才非常稀缺。从终端产品应用层面看,由于终端客户存在切换供应的高额沉没成本,海外大厂普遍具备强大的产品组合和客户黏性,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某电新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此外,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是IDM模式,集设计、制造、封测于一体,能更好地控制工艺、成本和产能。圣邦股份、纳芯微、上海贝岭等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均采用Fabless模式,即专供研发和销售,芯片生产交给代工厂。”
上述分析师还表示,尤其在汽车和工业领域,客户对模拟芯片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寿命要求极为严苛,认证周期漫长。即便因政策原因,客户愿意开放测试机会,但若要真正实现大规模替代,国产芯片必须在性能、功耗、稳定性上完全达到甚至超越进口产品,并能提供同等水平的技术支持。
国产模拟芯片仅占国内需求的1/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单一市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将驱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84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国内自主生产的模拟芯片只能满足部分需求,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东吴证券研报,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的需求量是35.4亿颗,其中,自主产量计11.8亿颗,进口量23.6亿颗,进口模拟芯片中,自美国进口量达15.9亿颗,占总进口的比例为67.5%。该研报以单颗模拟芯片1.6元计算,潜在反倾销产品金额约25.1亿元。中国原自主生产模拟芯片的市场规模为19.4亿元,由此有望较大幅度扩容。
近年来,国产模拟芯片的市场竞争力以及销售收入虽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利润空间却在市场环境和过度竞争的压力下被逐步压缩。一方面,国内参与模拟芯片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且多数玩家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竞争,部分产品环节出现低价竞争的现象。另一方面,国内高端产品仍然欠缺,关键技术及工艺仍待突破,由于高端产品有限,且汽车、工业等领域的产品认证周期漫长且复杂,这也限制了国产模拟芯片发展壮大。
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景气度持续复苏,AI拉动爆发式结构性增长,而模拟芯片呈现需求温和增长态势。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模拟芯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5.02亿元,同比增长13.16%;实现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280.46%。盈利能力方面,模拟芯片板块毛利率35.34%,净利率1.91%,呈现温和恢复趋势。同时,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模拟芯片板块存货166.33亿元,呈上升趋势,反映需求复苏之际,企业备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