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吴佳楠深圳报道
没有农村的一线城市,却跑出了全国最多的农业龙头企业。
根据《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名单,深圳共有20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近年来,深圳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
这些企业一方面把总部设置在深圳,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全国各地的农业实现精准对接,将市场延伸至全球网络,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转。另一方面,当科技成为农业发展关键要素,深圳的科技优势也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转化为农业竞争力。
高度城市化的深圳能培育出如此多的农业龙头企业,正是与深圳发展农业的另辟蹊径有关。
多家深圳农企告诉南方财经记者,深圳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业“总部经济”,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化运作,助力农产品走向海外市场。
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全省第一
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城市和市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当前,深圳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3家,分别在全省21个地市企业中位列第一、第三。
这些企业规模效益持续增长,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优合集团、鑫荣懋、百果园等企业拉动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近一半比重。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中,场内年均交易2200亿元,交易3300万吨,成为全球体量、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中农网深耕蔗糖、茧丝、生猪等产业,服务各类涉农企业超15万家,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大疆开拓高端农机装备等应用场景,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过30万台,作业面积累计超75亿亩次。
深圳有不少农企总部在这里扎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子公司、分公司布局全国各地,具有巨大行业影响力。深农集团及旗下10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深圳路径。
深农集团董事会秘书江疆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1999年起,深农集团冲破深圳区域,将“布吉模式”的经验在异地进行复制,先后并购了南昌、上海、西安、成都、长沙等重要城市市场,形成全国多点布局。如今,企业以农批市场为中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扩展农产品流通链条的辐射范围,强化蔬菜种植基地、城市食材配送等产业链业务,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局,向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商迈进。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亦是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为标签的城市特征。近年来,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邓先旺、朱健康等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国家基因库、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48个创新载体落户。
如今,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开展技术攻关,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优薯计划”实现杂交种子代替薯块繁殖,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就农企龙头看,创世纪、丰德康、兆农等种业龙头企业育成23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9亿多亩,为国家棉农累计增收1800多亿元。此外,深圳的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华大基因等,也积极为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成果转化。
当前,深圳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深圳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市场、资金、品牌优势,以基地建设、订单农业、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共享发展红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深圳农业龙头企业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170亿元。
深圳市中农网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周婷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中农网作为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和金融支持,构建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联农带农富农。
据介绍,在生猪养殖领域,中农网通过建设智慧养殖平台,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养殖效率,节约饲料成本,分级销售增加经济收益,稳定生猪养殖生产资料供给。目前业务覆盖全国22个省份、500家养殖场,保障100万头生猪供应,同时创新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模式,解决农户融资难题。
助推农产品链接全球网络
没有农村的深圳,为何能“种”出如此多的农业龙头企业?答案或许就藏在城市独特的培育模式里。
当前,农业产业全链打造、功能拓展、集群发展成为新趋势,深圳正持续加大各类政策资源要素支撑,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扎实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深圳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出一大批数字农业企业。在广东省数字农业企业前8名中,深圳占6家,包括腾讯、华为、华大基因、大疆、天天学农、点筹农业。
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种植大户可用“一块大屏”实时掌控“千亩良田”;丰农控股自主研发的“数智农服”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全国1000多万农户提供智能农事决策方案;“天天学农”平台上线农技课程5万多节,注册用户700多万人,努力让农民会种地、“慧种地”、种好地。
深农集团同样以数字化为支撑,推进“科技+农业”双轮驱动,有如推进供应链标准化数字化,在源头端建设“一基地一园一中心”,推动价值前移。据江疆介绍,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潮州、肇庆、惠州布局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配套组建F.Q.T检测机构,严格把控食安标准,推广应用智慧农机,实施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种养。
深企在农业坚持科技创新正是与当下农业发展趋势相契合。周婷表示,未来农业一定会从“经验驱动型”走向“数据与智能驱动型”,农业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经验,而是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工具来决策。趋势上看,农业会越来越精准、绿色、低碳,同时也要能抵御风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另一方面,深圳强化产业辐射带动,以产业融合激活协同势能,助力乡村振兴。据不完全统计,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多亿元,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28个,采购农产品数量18.6万吨,助力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江疆表示,深农集团搭建“互联网+数字化”新型消费帮扶平台,在深建立全国首个消费帮扶中心,实行“实体+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产销对接经营模式,从源头对接销地市场,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过2亿元,带动帮扶县域农产品交易约100亿元,助力10多万农民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深圳没有乡村,却利用“总部经济”打破地域边界,不少深圳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将深圳的市场、资本与各地的农产品实现精准对接,畅销全国,走向海外。
有如深农集团基于布局全国的种植基地、农批市场网络,通过以进口水果为突破口打通多品类进出口贸易渠道,形成以农产品种植、收购、加工和出口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销售网络,实现串接全球贸易港口,打造便捷进出口贸易网络。
江疆表示,目前,深农集团已与中东沙特、阿联酋,东盟马来西亚、泰国,南北美洲,欧洲意大利、英国、保加利亚等多个海外区域、国家批发市场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去年企业实现大宗商品供应链及进出口业务贸易总额35.1亿元,其中外贸进出口额12.6亿元,国内贸易额22.5亿元。
中农网同样系统推进农产品出海布局。周婷表示,目前企业业务已拓展至日本、巴基斯坦、乌克兰、意大利等海外9个国家,形成稳定的跨境供应链网络。
“在香辛料产品上,已成功开拓南非、印尼等新兴市场,截至今年7月,实现营收1106万元。目前正积极推进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市场的开发力度,预计年内可实现订单转化。”周婷表示,未来将不断强化双向发力模式,持续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江疆表示,接下来,深农集团将以“全国一张网”流通布局、“福市集”全球优质农产品食品甄选平台和“深农甄选”高品质农产品品牌为依托,搭建全国及海外优质农产品流通桥梁,同时联合顺丰等流通头部企业、华为等科技企业、工农交建等金融机构以及全球6万多名伙伴商户,探索建立标准化、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如今,深圳已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17个, 累计认证“圳品”133个,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让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出圈,销往全国乃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