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效率正备受市场关注。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业内认为,大功率充电桩建设或将驶入快车道。
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如何更好地解决节假日服务区充电拥堵问题?现阶段市场上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技术储备情况如何?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又该如何更好地保障充电安全?
围绕相关话题,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对盛弘股份董事长方兴、副董事长肖瑾进行了专访。盛弘股份是目前市场上少有的掌握大功率充电桩技术的上市公司之一。方兴、肖瑾认为,充电效率提升需要电池企业、车企、桩企共同努力,作为桩企,除了跟紧主流车辆超充需求外,他们也将深耕技术突破,促进充电效率与安全性的升级。未来,盛弘股份将在充电桩、储能、电能质量及工业配套电源、电池化成及检测等四大业务上进一步发力,坚持打造产品型公司,努力实现公司的新腾飞。
保持对大趋势的敏锐嗅觉
盛夏时节,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畔,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内,“盛弘股份”几个绿色大字格外显眼,恰与其周边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这就是绿电企业盛弘股份的总部所在地。
走进盛弘股份总部大厅,“审势、明理、聚人、成事”八个字赫然在目。这是他们自创业以来树立的核心经营理念。审势意在善于预判和捕捉产业发展趋势;明理意在明晰原理,产品的本质是满足客户需求;聚人是强调人才和团队的重要性;成事是做成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时代浪潮浩浩汤汤,许多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对“审势”的把握,审势更像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盛弘股份也是如此。
回顾其18年成长历程,从最初小小的一块APF(有源电力滤波器),到2011年进入电动车充电赛道、2012年进入储能和电池化成与检测领域,再到如今四大业务线齐发展。正是一次次成功审势让盛弘股份实现盈利的稳健增长,成长为如今的百亿元市值公司。
Wind数据显示,按照合并报表统计口径,截至2024年末,自2012年以来,盛弘股份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从未有过下滑;而净利润自2017年上市以来也是每年都在增长。
“争饮头啖汤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肖瑾表示,为了尽量饮得头啖汤,他们在前期会默默投入很多时间和资金去做调研,去了解市场未来的需求,尽快打造出产品,与客户促成初步合作,逐渐形成竞争的护城河。为此,盛弘股份专门成立研究院,进行前瞻性的产业趋势预演。
方兴补充说,捕捉产业趋势并不意味着追热点。产业通常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他们偏好在初期进入。“宁可忍受初期的寂寞,也好过在成熟期杀进去。”这也是他们从过往教训中总结出的经验。同时,审视自身能力,不急于做力不胜任的事也很重要。产品迭代秉持“成熟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演一代”的节奏推进。
站在现阶段,他们认为,新一轮产业浪潮正汹涌而来,盛弘股份旗下许多业务也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充电桩为例,大功率充电桩、以旧换新趋势值得关注;以储能为例,出海和工商业储能蕴藏机会;以电能质量及工商业配套电源为例,AI智算中心对电能质量涌现出较大的需求……
拥抱以旧换新浪潮
以旧换新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新浪潮,已席卷至多个行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后,充电桩行业也迎来以旧换新的关键节点。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0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0.7万台。方兴、肖瑾认为,到了今年年底,这批设备运行超过5年,将普遍面临性能衰退的问题,以旧换新迫在眉睫。叠加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车企超充需求提升,预计未来充电桩以旧换新的市场规模或达百亿元级别。
今年6月,盛弘股份已正式启动充电桩整桩产品以旧换新计划。打破品牌限制,通过对旧桩进行最高20%的残值回收变现,对换购新桩进行枪线免费升级和价格优惠,辅以提供免费拆卸、运输和处置服务,量身定制最优功率配置方案,引入流量扶持、现金补贴、抽佣减免等,综合降低运营商换新成本,提高吸引力。
据介绍,目前盛弘股份已联合生态伙伴打通全国10多家回收商的合作渠道,已在广州、海口、长沙等多个城市完成旧桩回收与新桩投运,累计收到全国超3000枪的置换需求线索,覆盖多元场景。
从多方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以旧换新后,新一代充电桩或将以更大功率、更安全的性能为主要竞争力。
大功率方面,目前业界普遍将单枪输出功率在120千瓦及以上的直流充电设施定义为超充设备,而350千瓦及以上的直流充电设施定义为大功率充电设施。盛弘股份则是少有的可实现兆瓦级别充电功率的上市公司。
去年9月,盛弘股份发布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可实现“乘用车充电一分钟,续航百公里”“重卡充电一刻钟,续航300公里”“满足4台以上超充车辆同时充电需求”的体验。今年4月,其又推出了1.6兆瓦的重卡超充解决方案。目前,盛弘股份已在全球布局超过1500座兆瓦级超充场站。
安全性方面,盛弘股份新一代充电桩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能有效提升温度耐受能力,并通过算法智能防护、结构设计、热管理系统等方式加强防护。其在大功率直流充电系统中具备交流侧漏电保护功能,第六代充电桩系统拥有起火、水浸、倾倒等事故预警功能,可以较好保护车辆与设备安全。
方兴和肖瑾表示,未来,盛弘股份在大功率充电桩布局上将采取守住乘用车市场份额基本盘、继续深耕重卡市场领先优势的战略思路,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满足市场的超充需求,赋能充电桩全生命周期。
“下沉+出海”齐发力
除了捕捉产业趋势外,不断拓展覆盖区域也是盛弘股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在近年呈现出下沉县域、出海国际齐头并进的特点。
自2020年新能源汽车下乡以来,下沉市场销量快速增长,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日益凸显。“下沉市场车桩比提升空间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土地和电价成本低,发展空间较为广阔。”肖瑾表示,正是看重未来潜力,盛弘股份发力下沉市场,打造了相应产品。
盛弘股份在县域推出应用60kW模块的120kW双枪直流快充桩,可提升运营商翻台率;在农村推出全场景智慧充换电解决方案,提供240kW-800kW换电柜,支持最快2分钟换电。目前公司在广东、湖南、长三角等多个地区的下沉市场均有项目落地。
出海一直是盛弘股份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从2011年驻点印尼拿下首个国际订单以来,盛弘股份扎根出海已有十余年。从首台160kW直流桩进入欧盟市场,到如今1.28MW超充桩获欧盟CE认证,其已构建起覆盖30kW至1.28MW的海外全功率段产品矩阵,构建起覆盖四大洲的合规认证体系。
在储能领域,盛弘股份已和不同合作伙伴在缅甸、印尼、泰国和非洲等市场的无电、弱电及偏远地区建设了一体化的储能系统。今年6月,其发布的工商业储能旗舰产品Sirius 135K在电压角度可以适配超过20个国家的并网认证。
去年,公司电池检测及分容化成设备也已实现海外销售收入。数据显示,2024年,盛弘股份海外营业收入超过4亿元,占总营收的14.17%。
回顾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方兴认为,盛弘股份的出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最初的产品贸易出口阶段,另一个是现在的本地化经营阶段。面对第二个阶段,盛弘股份已搭建起一个由40多名外籍员工组成的本土化运营团队,并将充分调研当地市场需求、赢得客户长久信任摆到战略性高度,以此稳步加大出海力度。
站在公司成立第18年的“成年礼”时刻,方兴、肖瑾表示,未来将在更加清晰的战略规划基础上,继续秉持“打造产品型公司”的理念,精雕细琢推出更多优质产品。在企业经营上,他们将持续锻造自身能力,在逆境时保有“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顺境时居安思危不忘“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未来三年时间里,他们将努力创造企业的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