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宁德时代H股股价盘中一度攀升至440港元/股,再创历史新高。尽管其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尚未披露,但多家机构已释放积极预期,对公司增长潜力看好。
近期,锂电池行业半年度业绩预告密集出炉。据统计,截至7月23日,A股及港股市场已有29家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5家企业实现业绩预增,2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头部企业效益提升的行业特征愈发清晰。
头部厂商效益领跑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产量达697.3GWh,同比大幅增长60.4%;累计销量659.0GWh,同比增长63.3%。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485.5GWh,同比增长51.6%。
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五位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宁德时代以128.6GWh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达43.05%。
据报道,高盛在最新报告中预测,宁德时代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将达1047亿元,纯利156亿元。高盛分析认为,宁德时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支撑单位毛利扩张,同时其相对资本支出份额预计将从2024年的13%提升至2025年的24%,为未来市场份额增长奠定基础。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新航”)同样表现亮眼。6月单月,其动力电池装机量达4.39GWh,全球交付量突破5.5GWh。产业布局方面,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于6月下旬在常州开工,公司董事长刘静瑜表示,中创新航通过材料技术、结构技术、系统技术、制造技术、数智化技术等持续创新升级,以“硬科技”和“软实力”的双向赋能,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锂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及技术优势,市场份额与二线厂商间差距逐步拉大,市占率提升。
技术差异化布局显成效
在行业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背景下,差异化技术布局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多家中游材料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实现业绩增长。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7.5亿元至8.2亿元,同比增长15.73%至26.53%。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客户对公司精密结构件订单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深化降本增效举措,运营效率与利润水平同步提升。近日,公司表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具备相关技术储备,并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受益快充产品布局的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表现更为抢眼。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32亿元至3.01亿元,同比大增235%至335%。公司称,随着锂电负极材料产能释放,叠加下游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快充车型及储能市场需求爆发,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同时降本增效措施推动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万联证券高端装备行业分析师蔡梓林认为,目前锂电池中游材料环节竞争激烈,仍处于持续磨底阶段,在下游需求增长,产品价格逐步企稳趋势下,负极材料及辅材环节有望率先实现盈利修复。中游材料环节低端竞争关键在于产品同质化以及供需不平衡,通过技术创新及国际化布局,可以实现行业竞争格局优化。技术创新方面,如当前固态电池、快充技术持续突破,有望带动材料体系升级。
出海与降本双线发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27.3GWh,累计同比增长56.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为81.6GWh,占总出口量64.1%,累计同比增长26.5%。
具体看,头部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如中创新航在6月份全球交付量突破5.5GWh,其中出口占比大幅提升,达18.2%。
“企业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与深化降本措施,实现了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蔡梓林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海外市场竞争火热。头部厂商积极推动国际化,加速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成为企业竞争主要方向之一,同时随着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海外市场对企业贡献业绩增量成为盈利增长重要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