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德时代(300750.SZ,3750.HK)发布上半年业绩,其利润持续增长,营收增速也同比转正。然而股市走向却与突出的业绩表现不相匹配,7月31日,宁德时代A、H股双双下跌。

营收正增长,股价下跌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业总收入1789亿元,同比增长7.27%。在此之前,2024年以来,宁德时代陷入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增利不增收状态。利润方面,宁德时代亦创下新高,归母净利润达到305亿元,同比增长33.33%,综合毛利率25.0%,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的现金流也较为稳健。其中,经营性现金流达587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过3500亿元。现金流方面,H股募集的约400亿港元资金也作出了不小贡献。
官方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宁德时代动力、储能合计销量接近150GWh,同比增长超30%。稳定的销量让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份额持续领先。在动力电池领域,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5年1-5月该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8.1%,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在储能领域,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5年1-6月,该司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还注重股东回报,拟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15%(约45.73亿元)用于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人民币10.07元,每10股H股应付中期股息金额为11.04港元(含税)。
对于上述的业绩表现,申万宏源、国金证券、东吴证券等机构表示符合或超过预期,纷纷维持买入评级。
然而,股市的实际走向却与业绩表现、机构研判大相径庭。7月30日、7月31日,宁德时代港、A股双双连跌。其中,宁德时代A股7月30日开盘价292.2元/股,当日报收277.09元/股,跌5.05%,7月31日高开后震荡走低,报收264.62元/股,跌4.5%,两日单价跌近30元,有股民戏称,两日跌了一个“停板”;H股方面,经历了6月的不断冲高后,7月30日宁德时代开盘价来到462港元/股,但当日大跌7.66%,7月31日继续下跌4.78%,报收406.2港元/股。
宁德时代高管:固态电池“资本比产业热度高”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3月工信部又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4月工信部科技司发布的《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将建立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列为工作重点。政策暖风吹来,足见国家层面对于固态电池发展的重视。
资本市场上,今年以来,固态电池概念经历多轮上涨,部分个股甚至因中标固态电池产线项目而涨幅异常,需发布公告进行特殊说明。
目前,多家能源企业均发布了固态电池量产规划。比如,孚能科技预计2025年底量产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亿纬锂能计划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安瓦新能源全球首条GWh级固态电池产线已经出样;中创新航计划2027年实现装车;丰田、蜂巢能源则将时间节点放在2030年。
不过,在2025年半年报业绩解读会上,宁德时代高管谈到固态电池发展趋势时表示,固态电池目前资本的热度比产业热度高,企业做一个样品或试验品用来广告宣传可以,但真正商业化的时间较长。其指出,目前来看,固态电池2027年将实现小规模量产,相关供应链成熟周期需要3~5年,所以在2030年前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或规模化。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指出,研发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和化学体系的研究,其中最难的就是“固—固界面”的问题。他还指出,如果用数字1到9表示固态电池技术和制造的成熟度,1是刚开始涉及该领域,9是技术成熟可以投入大规模生产,那当前行业最高水平只到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