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 8月11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因宜春枧下窝锂矿采矿证到期,该矿区将暂停开采作业,该消息引爆锂电市场。受此影响,当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强势涨停,A股锂矿板块集体飙升,盛新锂能、赣锋锂业等多支个股触及涨停板。
据中信期货分析,枧下窝矿区及配套冶炼厂的碳酸锂供应量约为1万吨/月,约占国内总产量的12.5%。在三季度碳酸锂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该矿区停产,或造成单月数千吨的供应缺口,迅速点燃市场对锂资源供给紧张的担忧情绪。
8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出倡议,呼吁锂产业链企业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倡议内容强调加强上下游协同、合理布局产能、提升信息透明度等。包括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在内的8家头部隔膜企业率先响应,达成暂停扩产、科学释放产能、加强产业链协作等五大共识。这一表态被视为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东莞证券研报认为,后续随着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有望促进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有利于拥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优质产能利用率提升及相关公司业绩修复。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为产业链的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带来迭代升级的结构性增量需求。
从政策层面看,此次江西宜春矿区停产事件的背后,是我国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矿产资源法》。新版法规进一步明确了所有战略性矿产资源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自然资源部负责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开采的登记、审批,地方政府仅可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进行勘查、开采的登记、审批。可以看出,监管政策的收紧,本质上是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从供需层面看,当前碳酸锂市场呈现短期情绪与长期基本面分化的特征。海通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碳酸锂产量43万吨,叠加进口资源,总供给达55.3万吨,同期表观需求约52.2万吨,社会库存仍保持在14万吨以上,整体维持“供给>需求”格局。然而,停产事件对产业链各环节影响不一:正极材料厂商面临成本上升与供应短缺双重压力;电池厂中,宁德时代凭借全球资源布局可缓冲冲击,而中小厂商承压显著;终端车厂则需应对电池涨价带来的利润压缩风险。中信期货分析认为,锂矿供应扰动虽推升短期价格,但中长期受产能扩张限制,锂价上行空间有限。
在供给端受到强约束的同时,技术创新正成为破局关键。海通证券研报指出,当前行业正通过三条路径构建成本防线:其一,工艺升级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如硫酸盐焙烧-硫酸浸出联合工艺可将低品位云母锂回收率大幅提升;其二,电池回收产业进入爆发期,宁德时代等企业湿法回收产线锂综合回收率突破90%;其三,材料体系革新持续降低锂资源依赖度,半固态电池量产将使单位电量锂用量进一步降低。这些创新不仅缓解短期供给压力,更为行业打开长期增长空间。(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