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储能电芯行业再度出现“加价难排单”“一芯难求”现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58GWh,同比增长106%,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全球领跑,出货达到252GWh,同比增长109%。当前,国内储能电池行业市场需求依然维持高景气,其中头部厂商的优质产能需求放量。
《证券日报》记者从储能头部企业获悉,2025年,储能电芯需求呈现全球多点爆发态势,其中,海外市场需求激增成为最强引擎。储能行业整体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长时化趋势,4小时及以上系统应用增多,同时对储能系统及电芯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需求。
海外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近期,储能电芯市场需求确实呈现高速增长态势。”9月5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今年3月起,海辰储能厦门、重庆基地即进入满产状态,这种满产状态一直持续至今,目前,工厂的订单排产已至年底,生产计划十分饱和。
公开消息显示,今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储能电芯生产线都处于高负荷状态。而在旺盛需求下,头部企业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其中宁德时代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达284亿元,毛利率为25.52%;亿纬锂能上半年实现储能业务收入102.98亿元,同比提升32.47%。
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531”并网政策窗口期也刺激了短期抢装潮,中短期来看,储能电芯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从需求区域来看,2025年储能电芯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欧洲、中东市场需求激增。
从海外订单的区域分布看,今年以来中东市场表现抢眼,与此同时,欧洲等传统储能市场的项目仍在持续加速落地;此外,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也在持续释放潜力。
今年下半年以来,头部企业储能大单仍接连不断签约,如宁德时代签下南亚2.2GWh最大光储项目,又宣布向可再生能源开发商ACEnergy在澳大利亚供应3GWh的储能电池系统等;海辰储能则在签署在英国部署总规模达720MWh的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后,又签约沙特重大储能项目合作协议,两座大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达1GW、4GWh等。
江苏谷峰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储能专家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球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新能源转型需求,直接带动了中国储能电芯企业的订单需求,龙头厂商甚至出现“爆单”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市场的竞争将考验企业综合实力,相关企业需要保持较强的研发投入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
构建良性竞争生态
当前储能电芯行业也面临竞争加剧的挑战。
根据寻熵研究院数据,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储能系统价格全面走低。而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订单通常具备更高毛利水平,但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前五家储能电池企业占据全球75%份额,行业技术壁垒不断提升,行业正快速向更高能量密度、更低度电成本、长时储能的方向演进。因此企业需在大容量、长寿命及系统安全性上构建优势。
宁德时代此前表示,目前储能电芯容量和尺寸可能存在变大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储能电芯不是单边越大越好,不仅需要考虑安全、寿命及可靠性,还需要考虑储能系统集成的匹配性和工程落地可行性,而不是盲目追求电芯容量增大。
前述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市场整体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长时化趋势,如4小时及以上系统应用增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时这也对电芯的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客户愈发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和售后服务能力。
该负责人表示,海辰储能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并已实现多点布局;同时,以技术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如公司已推出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全球首款循环超20000次的钠离子储能电池等。目前公司1175Ah长时储能电池、587Ah储能电池已实现量产;此外N162Ah钠离子储能电池、6.25MWh2h/4h储能系统等产品将在2025年下半年陆续实现量产,满足差异化场景需求。
张翔认为,当前储能电池行业需坚持“技术溢价”“价值竞争”,避免“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并持续构建行业良性竞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