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在大会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储能行业取得的成绩,同时也直言储能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挑战。
9月17日上午,宁德时代A股涨超6%、H股涨超5%,双双创出历史新高。截至午间收盘,宁德时代A股总市值达1.72万亿元,港股总市值达2.3万亿港元。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
曾毓群介绍,这五年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的储能系统确实做得非常好,出台了很多储能政策,从前瞻性布局引导到分阶段精准的施策,以及央地协同推进,推动了中国储能产业从小范围的科研示范走向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去年中国新增的新型储能装机突破了1亿千瓦时。
曾毓群表示,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的90%和70%以上。“2011年,我们参与了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北的储能项目,到现在历经了15年,我们的储能电池运行还是良好,非常不容易。”曾毓群感慨地回忆。
“没有创新,储能行业就没有未来。”曾毓群介绍,2014年以来,宁德时代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了800亿元。宁德时代坚信,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攻坚核心技术,才能保持技术领先。截至2024年底,宁德时代拥有专利及在申请的专利合计达43000多项。
储能企业毛利急速缩水
价格战得不偿失
曾毓群表示,在储能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产业的形势也要有客观的认识。既要充分肯定行业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才能推动产业真正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曾毓群介绍,储能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挑战:
一是安全隐患需要高度重视。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5月份,全球已发生了167起储能安全事故。随着储能系统调用频率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很多独立储能重要储能节点电站是不能休息的,一直在工作,经受着时间的考验。
二是价格竞争异常激烈。曾毓群介绍,目前储能行业价格竞争异常激烈。近三年间,储能系统价格下降了约八成,近期某个集采项目的中标价格甚至低过了0.4元/Wh,严重偏离成本。他认为,低价必然带来减量、减配,为行业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
三是部分产品参数虚标。曾毓群介绍,不少企业不在研发上发力,只在产品参数上做文章,在质保寿命上拍脑袋。从投用项目运行效果看来,部分项目的寿命远远低于承诺。
四是技术同质化问题显现。曾毓群表示,在资本的加持下,不少企业选择了走捷径,倾向于抄袭和复制,而不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他说:“创新跟研发是需要烧钱的。问题是如果人人都想走捷径,谁来做创新?”
五是无序扩张,一哄而上。曾毓群表示,目前注册的储能企业已经超过30万家。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的洗牌,大批企业将被淘汰,“孤儿电站”将会出现。曾毓群介绍,所谓“孤儿电站”就是企业已经关闭了,但这个电站还在,没人维护。
必须将储能安全置于一切决策的首位
曾毓群表示,存在的问题反映出产业生态仍需完善。要实现储能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创新型”的产业生态。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要坚守储能安全的底线。他说,安全是储能发展的根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冲击整个行业的投资逻辑与社会信任。“我们必须将安全置于一切决策的首位。”
储能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宁德时代在材料选择、开发设计、极限制造、实证测试等方面,构建了储能的多级安全体系。“我们将电芯安全失效率从PPM级降至PPB级,也就是十亿分之一。”
第二,构建实证、可信的市场环境。真实是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对市场参与者的基本要求。宁德时代建立了行业最先进的可靠性评价体系,开发了“加速测试”“等效测试”方法及寿命预测模型,精准预测和验证电池寿命,所有承诺的背后都有数据支撑。
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没有创新,储能行业就没有未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