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6 01:44:50 股吧网页版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迎来政策利好
来源:证券日报

  9月25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支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文件提出,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须按政策标准自建、共建或委托建设回收服务网点;现有再生资源网点将拓展动力电池及电动自行车废旧锂电池回收业务;鼓励企业建设集回收储运与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大型区域中心站,实现短链条、少环节一站式回收。到2027年,全市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区县覆盖率将达到90%。

  动力电池正迎来退役高峰。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预计: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首轮退役潮即将全面到来;而2028年起,退役量将突破400万吨关口,行业产值也将冲至2800亿元以上。

  如何应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时刻,考验着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

  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来临

  动力电池被视作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通常情况下,当电池容量衰减至80%以下,不能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回收。

  “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15年左右开始规模化量产,动力电池寿命普遍为5年至8年。这意味着,2023年前后首批动力电池开始退役,退役量呈现递增式发展。”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吴慧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动力电池退役并不等同于报废。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退役电池含高价值金属,对其回收再利用能缓解锂钴镍对外依存度。”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400万吨级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拆解产能。依托镍钴行业成熟的萃取技术,我国企业锂回收率等指标全球领先,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

  不过,面对已经来临的动力电池“退役潮”,行业仍存在法规体系不完善、技术标准不足、流转不规范、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等痛点,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规范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丁臻宇认为,目前产业的核心问题是技术标准不足、回收网络不健全、规范化回收率低。“企业可联合布局回收网点,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拆解与资源化技术,完善全链条能力。”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监刘有华向记者表示:“技术上,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存在回收效率偏低、有害物质处理难度大、材料分离与质量管控技术不成熟、设备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回收网络方面,则表现为回收渠道分散、服务网点覆盖不足、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及报废网络衔接不畅等短板。”

  刘有华进一步表示,尽管当前行业仍存在“小作坊”式企业无序竞争、部分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但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未变,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有望成长为支撑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

  积极推进产业规范化

  为推动产业向规范化、闭环化发展,近年来,有关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发布。

  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国常会提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丁臻宇表示,国内政策逐步构建了“法律约束+溯源管控”全链条框架,会加速淘汰不达标企业。同时,政策引导技术向高效环保升级,锂镍钴等金属回收率将进一步提升。

  从企业端看,面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有关企业已经未雨绸缪,深度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并将业务延伸至海外。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今年6月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包括完善回收闭环,构建高效、规模化的回收体系。

  9月2日,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构建锂电池“制造—应用—逆向回收—再生利用”全链条闭环体系,通过强化回收网络布局、高效分选与再生利用等逆向供应链环节,共同构建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链闭环,提升产业链韧性,引领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9月17日,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与美国ASCENDELEMENTS合作,共同开拓欧洲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及相关材料合作,包括建设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拆解与黑粉制造体系、锂镍钴资源化与电池材料再制造产业体系。

  “未来,随着高覆盖率回收网络的逐步完善,产业布局将更趋合理,资源回收效率提升,成本有效降低,整体竞争力增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有望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刘有华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