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也让外资纷纷看好中国资产的后市,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乐观预期。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火花将帮助企业基本面兑现盈利增长,全球投资者对A股市场信心将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作为中国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仍将是外资机构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中国的关注焦点。
把更多机构和资金“引进来”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总体看来,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的便利性、稳定性持续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一方面,证监会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证券基金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展业。“十四五”期间,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呈现较大增长,证监会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另一方面,证监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建立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制度,吸引境外中长期资金,拓展外商可投资期货期权特定品种范围,持续为境外投资者提供良好监管环境。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合格境外投资者新规实施以来,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增长迅速,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907家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持股规模9493亿元。
特别是,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证监会出台“惠港五条”,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沪深港通开启了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的快车道,往返的不单是产品和资金,更是投资者对两地市场的认识、了解和关注。”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当前互联互通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机制持续优化,交易人数越来越多,获得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提升了两地资本市场的活力,互联互通的平稳运作和持续发展,推动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也提升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认为,截至今年6月,QFII和北向资金持仓占A股总市值的3%,若外资机构持股量恢复到2021年的峰值水平,预计还将有0.2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A股市场。
拓宽渠道让企业“走出去”
制度的开放让外资机构愿意来、留得住,也让中国企业愿意走出去、走得稳。“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拓宽境外上市融资渠道,大力支持企业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优质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明确将沪伦通境内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拓展至瑞士、德国,到《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指引实施,将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纳入备案管理,更好支持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融资发展,资本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截至目前,共有23家境内上市公司在伦敦、瑞士交易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热情高涨,A+H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Wind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就有11家A股公司实现A+H两地上市,合计募集资金超过900亿港元,约占港股整体IPO募资额的七成。今年港股前五大IPO均为A+H公司,其中4家募资额超过百亿港元,分别为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三花智控和海天味业。
还有更多的A股公司在积极筹备赴港上市事宜。这既和两地市场的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上市环境有关,又和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A股涌现出一批优质的、致力于全球化的公司,这些公司希望借助港股市场加速自身的全球化布局,利用香港市场的全球资源,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形象。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特别是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表明,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较为稳定,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近期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透露出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在增强。
从“可选项”到“必选项”,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投资风格的悄然转变,源于他们对中国资产价值的“再发现”。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市场、稳预期的信任投票,外资“真金白银”的加仓选择,折射出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坚定信心。
田利辉指出,估值低、波动小、股息率高等优势,让中国资产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对境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记者了解到,下一阶段证监会仍将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系统研究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实施路径,稳妥有序抓好自主开放重点举措落实落地,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市场、产品和机构的全方位开放,持续拓展资本市场跨境合作新空间,更大力度吸引国际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