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2 05:12:30 股吧网页版
中国动力电池竞争格局悄然重塑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陈靖斌

  今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高基数之上依旧保持强劲增长,1—10月装车量持续高速攀升。然而,在产业快速扩张的表象下,竞争格局正悄然发生结构性变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市场份额却出现同步下滑。这一变化也意味着,行业竞争的核心正从单纯的装车规模转向技术路线的比拼,固态与半固态电池逐渐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

  尽管备受关注,半固态电池距离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仍面临现实阻力。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目前产业界普遍面临几方面挑战:一方面,半固态电池的制造工艺复杂,需要兼容现有产线,使规模化生产难度较高;另一方面,成本仍受材料体系、能量密度提升路径及良率水平的影响,整体显著高于成熟的液态电池;此外,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安全测试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品的市场推广节奏。

  在王鹏看来,要推动半固态电池真正走向商业化,需要在安全、成本和性能等方面同步发力。通过固态电解质材料创新和电池结构优化,电池的热失控温度和循环寿命可以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安全性;通过材料革新,例如采用硅碳负极替代石墨,以及结构创新如CTP(Cell to Pack)技术,可以在性能不下降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与此同时,提升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是缓解用户续航焦虑、促进技术落地的关键。王鹏指出,只有当安全性、成本与性能三者协同突破,半固态电池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并在新一轮动力电池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技术路线分化与市场结构调整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竞争的核心正从单纯的装车规模,逐步转向技术路线的比拼。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电池联盟”)数据,2025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延续高增长态势,产量、销量、装车量及出口量均实现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进一步凸显。然而,在高速扩张的另一面,市场竞争格局正在悄然重塑: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长期形成的“二元主导”格局出现松动迹象,第二梯队加快崛起;与此同时,技术路线分化与市场结构调整也在改变行业的竞争逻辑。

  从供应端来看,电池产销持续攀升。1—10月,我国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产量达到1292.5GWh,同比增长51.3%;累计销量达到1233.2GWh,同比增长55.1%,供需两端均维持强劲扩张。

  10月的数据尤为亮眼——在产业传统淡季,动力及其他电池单月产量达到170.6GWh,环比增长12.9%,同比增长50.5%;销量达166GWh,环比增长13.3%,同比增长50.8%。淡季不淡,反映出企业扩产节奏与市场实际需求正在同步增强。

  在车端市场,装车量稳步增长。1—10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78GWh,同比增长42.4%;10月单月装车量84.1GWh,环比提升10.7%,同比增长42.1%。稳定增长的装机需求,成为支撑产业持续扩容的重要力量。

  出口则构成另一条增长曲线。1—10月,我国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出口228.1GWh,同比增长43.9%,占同期总销量的18.5%。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48.5GWh,同比增长37.2%,占出口总量的65.1%。10月单月动力电池出口达到19.4GWh,环比增长10.0%,同比大增76.7%,说明海外需求依旧保持强劲。

  尽管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仍牢牢占据行业前两位,但市场份额正出现松动。1—10月,宁德时代累计装车量246.82GWh,占比42.79%;比亚迪129.10GWh,占比22.38%。两者合计占比65.17%,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61个和2.59个百分点。10月单月数据显示,前两家、前五家、前十家企业装车量占比分别为64.3%、81.8%和94.7%,其中前十家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正向更多企业扩散,行业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

  第二梯队企业的上升势头尤为突出。1—10月,中创新航累计装车量40.65GWh,占比7.05%,同比提升0.15个百分点;国轩高科为31.85GWh,占比5.52%,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的装车量与出口表现也实现超预期增长,在10月的单月数据中甚至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从参与主体数量来看,10月共有33家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减少6家;但1—10月累计实现配套的企业仍达到51家。这一变化表明,尽管行业门槛正在提高、资源正在向具备技术、成本和规模优势的企业集中,但整体竞争反而更加激烈。

  王鹏分析认为,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他指出:“短期来看,‘双王’格局会有一定程度的松动,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基本盘依旧稳固。”在他看来,第二梯队正在通过技术突破、深耕细分赛道、强化成本管控等方式加速追赶,行业竞争格局将从过去的“双龙头主导”逐步演进为“龙头引领、多强并进”的多极化生态。

  行业进入技术与成本博弈阶段

  动力电池技术正处于关键迭代窗口期,头部企业纷纷将固态电池与半固态电池纳入核心战略,通过“双线并进”的方式加速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一方面稳步推动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另一方面持续探索全固态技术的极限性能,以在下一轮高性能电池竞争中占据先机。

  宁德时代在全固态方向持续加大投入,硫化物路线的研发团队规模已扩至1200人。目前其20Ah全固态样品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在-30环境下仍能保持85%的放电效率,展现出良好的低温性能。然而循环寿命仍是该路线的关键瓶颈,量产时间也从最初规划的2027年延后至2030年。

  在全固态尚未成熟的阶段,宁德时代将发展重点放在更具落地性的半固态技术上。目前公司已量产能量密度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7年推出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成本降至液态电池1.2倍的新版本,以满足高端车型的性能需求。

  比亚迪采用硫化物—卤化物的复合固态路线,研发重点放在寿命与可靠性提升。其60Ah中试线产品已下线,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循环寿命超过1200次,低温容量保持率亦达85%。按照规划,比亚迪将在2027年率先在高端车型上开展固态电池示范应用,并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使成本降至接近液态电池的水平。

  在半固态技术方面,比亚迪已完成320Wh/kg版本的整车测试,且成本预期将低于宁德时代的同类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显现。

  第二梯队企业也在快速追赶。10月24日,亿纬锂能在投资者电话会上表示,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按规划推进,中试线建设和产品迭代同步开展,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将推出新一代产品。

  在商业化路径上,亿纬锂能选择优先推广更易落地的聚合物半固态路线。通过使用凝胶或聚合物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可与现有生产线兼容,同时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目标350—400Wh/kg)。其2024年完成A样测试的半固态产品能量密度已达380Wh/kg,循环寿命超过1500次(1C充放电),应用目标指向高端新能源车及储能场景。

  此外,9月2日,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正式下线。该产品规格为10Ah,能量密度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00Wh/L,定位于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AI装备等高端应用场景,展现出第二梯队企业在前沿技术方向的探索能力。

  尽管产业整体保持高景气度,但在王鹏看来,半固态电池要真正迈向大规模商业化,仍需跨越技术、成本与产业化路径的多重难点。

  王鹏表示,目前影响市场格局的关键变量,已从过去的扩产速度转向更深层的技术博弈。“首先是成本与技术的突破。”他说,随着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持续提升,以及半固态电池成本曲线不断下探,高端市场的技术路线选择正在悄然变化。“如果半固态成本继续下行,它对现有高端电池体系的冲击将非常显著。”

  另一个正在发酵的因素,是车企自研电池的崛起。部分主机厂已进入量产阶段,这意味着其对第三方电池供应的依赖可能在未来逐步减弱。“但从目前看,自研产能整体仍有限,短期内对市场格局的冲击是可控的。”王鹏补充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