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胜微(300782)近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卓胜微实现营业收入17.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尽管受到全球经济总体各类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影响,短期业绩承压,但卓胜微依旧在产品结构优化、技术突破与产线建设等领域的持续发力,预计将为后续盈利能力回升筑牢根基。
射频模组占比提升,L-PAMiD等高端产品实现量产交付
近些年半导体行业内涌入了大量新进者,在部分技术门槛较低且同质化严重的中低端射频前端产品领域,本土竞争日趋激烈。在多重压力下,卓胜微以“技术深耕”破圈,坚持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卓胜微射频模组收入占比提升至44.35%,较上年同期的36.34%显著增长,这一数据充分印证了公司集成化、模组化产品竞争力的持续增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公司射频前端最高集成度的模组产品,全国产供应链L-PAMiD已通过部分主流客户验证并进入量产交付阶段,该产品集成了公司自产的MAX-SAW滤波器,不仅标志着公司在高端射频前端领域的全链能力再获突破,更为市场拓展注入新动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卓胜微在新兴产品领域的布局也成效渐显。在传统手机市场之外,卓胜微已构建起两大新兴增长极:其一,WiFi 7前端模组实现规模化量产,抢占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先机;其二,蓝牙前端模组、UWB芯片完成客户端验证,布局物联网精准定位市场。这些成果共同为公司未来在AIoT、汽车电子等新兴市场的深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线建设稳步推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产线建设与研发投入的双重支撑。面对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卓胜微持续以“Fab-Lite模式”实现研发与产能的精准协同,持续推进芯卓半导体产业化项目建设。截至报告期末,12英寸产线已达5000片/月产能规模,产品良率与产线良率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6英寸滤波器产线也已实现双工器、多工器及模组产品的规模量产。研发方面,公司上半年投入4.07亿元,虽同比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强度。报告期内,累计获得专利200项,其中国内专利198项(包含发明专利92项)、国际专利2项(均为发明专利),上半年新增专利申请62项,彰显了其深厚的持续创新技术底蕴。
稳健的财务状况则为上述布局提供了有力保障。报告显示,卓胜微的资产负债率为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57亿元,现金流的稳定为后续研发与产能扩张注入了充足底气。
公司表示,随着产线运转效率提升与产品持续上量,降本拐点已初步显现,预计后期毛利率将逐步企稳回升。展望未来,在卫星通信、AI终端等新场景的驱动下,依托全链资源平台与国产替代机遇,卓胜微有望实现长期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