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市场缺货和涨价态势进一步加强。
9月中旬,闪迪(Sandisk)、美光、三星、西部数据等存储巨头先后宣布涨价。日前,存储模组大厂威刚宣布,自29日起停止DDR4报价,DDR5与NAND闪存优先供应主要客户。NAND闪存控制芯片大厂群联则已在近日恢复部分报价,价格涨幅约10%。
据中国能源网引用台湾工商时报消息,DRAM及NAND闪存市场都出现缺货,且缺货情况较此前预测更为严峻,预计今年四季度及2026年行业价格将进一步上升。
受上述消息影响,9月29日,A股市场存储芯片股走强。截至收盘,协创数据(300857.SZ)、联芸科技(688449.SH)均涨超10%,德明利(001309.SZ)涨8%,澜起科技(688008.SH)涨近8%,佰维存储(688525.SH)涨近6%,江波龙(301308.SZ)、东芯股份(688110.SH)涨超5%,兆易创新(603986.SH)涨超3%。
机构普遍认为,AI基建打开了存储芯片的新空间。东北证券指出,全球存储产业正经历从周期波动向技术驱动的历史性转型。AI爆发性需求推动存储性能与容量要求呈指数级增长,HBM技术凭借高带宽特性成为AI加速卡的价值中枢,在高端GPU物料成本中占比突破50%。技术迭代持续加速,HBM3e已成为当前主流,位元份额超过75%,而HBM4预计将在2025年底推出。
在需求侧,刚刚过去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目前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根据TrendForce预计,由于三大DRAM原厂持续优先分配先进制程产能给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同时受各终端产品需求分化影响,Q4旧制程DRAM价格涨幅依旧可观,TrendForce预计整体价格环比增长8%~13%,HBM价格环比增长13%~18%。
同时,TrendForce表示,NAND方面,由于HDD供应短缺与过长交期,CSP将需求切换至QLC Enterprise SSD,短期内急单大量涌入,造成市场明显波动。同时,闪迪率先宣布调涨10%,美光也因价格与产能配置考量暂停报价,使得供应端氛围由保守转为积极。在此外溢效应带动下,TrendForce预估NAND Flash Q4 各类产品合约价或将全面上涨,平均涨幅预计达到5%~10%。
在这波存储芯片涨价潮中,德明利的股价增幅明显,Wind数据显示,德明利股价年内涨幅已达近200%,9月份涨幅接近100%,兆易创新、澜起科技、江波龙等股价年内涨幅也超过了70%。
据了解,德明利是一家专注于存储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以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为技术根基,核心能力是自主可控的存储主控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产品线涵盖固态硬盘类、嵌入式存储类、内存条类及移动存储类四大系列,已应用于数据中心、手机、车载电子、平板、安防监控等场景。
9月17日,德明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称,3月以来存储整体价格上扬明显,二季度经营业绩环比呈现改善趋势。近期部分原厂宣布涨价,叠加传统旺季的备货动能,行业景气度有望延续。
同时,在9月18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德明利谈及公司在企业级存储国产化替代方面的布局,表示公司在企业级存储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还持续深化与国产存储晶圆厂的合作,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持续加大企业级存储国产化解决方案研发投入,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公司与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云计算服务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9月25日,德明利再次回应存储芯片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称,公司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积极应对,并结合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价策略,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
江波龙同样在近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被问及存储价格的涨幅,江波龙称,根据CFM闪存市场预测,随着AI 服务器出货规模持续扩大,下半年服务器 NAND 市场备货需求升温,手机新品发布将催生新一轮换机需求,叠加存储晶圆原厂兼顾投入产出比的供应策略影响,四季度存储市场价格将迎来全面上涨。
兆易创新则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2024年及以前的利基 DRAM 市场主要由海外大厂主导,主要三大海外厂商占据了利基DRAM市场的主要份额。今年以来,行业供应格局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海外大厂把产能往包括DDR5在内的主流产品迁移,逐渐淡出了利基DRAM市场,使得行业出现明显的供应缺口。利基DRAM产品的价格从三月开始出现上涨,到第二季度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公司利基 DRAM 产品线的毛利率也从第一季度开始爬升,目前爬升到两位数以上。在行业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兆易创新预计涨价趋势至少在下半年会得到延续。
东方证券指出,HBM4 时代,三星有望与SK海力士、美光实现“同步布局”,原厂竞争或进一步加剧。随着原厂加大投入到HBM竞争并减少利基DRAM产能,国内利基DRAM Tier2供应商有望获得更大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