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跨境电商行业在国际环境频繁波动中,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与生命力。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202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随着中报季的结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6家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的报告。
其中,有在跨境电商初期凭借“低价+海量SKU”闯出一片天地的老牌大亨,也有刚上市不足3个月的跨境电商科技新锐。业绩表现上,既有企业营收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也有企业净利断崖下滑81%。
在充满反差的两极分化中,跨境电商行业正在进行着极具戏剧性的双线发展。
品牌独立站、线下渠道狂飙
安克创新、影石创新、绿联科技无疑是行业中“逆势生长”的典型代表。在贸易环境波动下,三者均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且均属于以品牌与产品力为核心竞争力的3C跨境电商企业。
其中,跨境“一哥”安克创新上半年实现营收128.67亿元,同比增长33.36%;归母净利润为11.67亿元,同比增长33.8%。
新晋黑马影石创新实现营收36.71 亿元,同比增长51.17%,归母净利润近5.2亿元,同比微增0.25%。短期利润增速放缓主要源于公司主动加大研发和市场布局投入。
绿联科技实现总营收38.57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32.74%。报告期内,其充电类、传输类、音视频类、存储类、移动周边类五大品类均实现稳健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下,拓展新市场、新渠道、新技术是共同的确定发展方向,也是驱动业绩增长的强力马达。
从区域来看,美国仍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但随着通胀压力加剧和消费需求收缩,美国电商市场增速已放缓。而诸如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区域的跨境电商市场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Statista数据预计,2025年至2029年,欧洲、东南亚、拉美电商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7.95%、8.79%、9.43%。跨境电商的主战场已从北美逐渐延伸至其他地区。以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超过95%的安克创新为例,欧洲市场上半年为其贡献营收34.27亿元,同比增长66.96%,远超北美主阵地的业务增速(23.2%)。
从渠道端看,亚马逊与第三方平台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独立站增速明显。同时,企业开始深入线下,形成“线上+线下”二者相互支撑的策略。
在3C产品领域,品牌作为增加商品附加值及抗风险能力的确定选择,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由此,更能形成品牌形象、更加直面消费者的独立站、线下渠道,渐渐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之外的补充项变为重点建设项。
今年上半年,安克创新对独立站持续加强建设。同时,借助于线上建立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势能,与全球性零售卖场、区域性大型零售卖场、独立3C商店和专业渠道卖家等渠道合作,入驻北美、日本、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线下市场。
报告期内,安克创新独立站、线下市场营收增速分别为42.64%、43.6%,远超亚马逊渠道收入增速(27.51%)。影石创新与绿联科技也在积极拓展线下渠道,后者上半年线下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52.90%。
此外,随着AI的快速发展,多家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在财报中表示,已经将AI应用在产品研发、选品、设计、广告投放、智能仓储及数据分析等多个运营环节。如影石创新将AI影像系统、AI追踪模块、AI自动剪辑融入其影像产品。安克创新则将AI技术落地应用于充电储能、智能创新、智能影音三大产品领域,并将具身智能确立为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持续加码研发,推动产品竞争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演变。今年上半年,安克创新研发投入达11.95亿元,同比增长4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过半。影石创新研发费用同比翻倍至5.61亿元,占营收比例达15.3%。
传统“铺货大卖”疼痛转型
与品牌卖家充满希望的韧性生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的传统“铺货大卖”普遍面临净利断崖的艰难处境。
2025年,受关税政策、运费波动频繁等多重因素影响,跨境电商物流成本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加上小包免税政策逐渐在各地遭受围剿,传统“铺货模式”已经不再是稳定的现金奶牛,由此起家的跨境电商企业被迫进入疼痛转型期。
以华凯易佰为例,其主要通过易佰网络、通拓科技两个子公司进行跨境电商运营。二者的泛品业务在售SKU分别达111万款、18万款。今年上半年,华凯易佰营收同比增长 28.97%至45.38亿元的同时,而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81.36%至2427万元。
华凯易佰在财报中表示,公司为优化库存结构,实施了库存集中清理。受阶段性促销及仓储物流等相关费用影响,利润承压严重。截至本报告期末,其库存规模已优化至12.66亿元,环比下降 30.38%,同比下降15.09%。
与此同时,华凯易佰开始建设精品业务品牌,销售费用增长43.77%至11.98亿元。报告期内,其精品业务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售产品SKU约5723款,销售客单价约 282 元,显著高于泛品业务。
另一典型的铺货商家三态股份,也在业绩萎缩的压力下努力转型。
三态股份于2023年上市,目前在售的SKU约103万个,细分类目近百个。主要商品类型包括潮流时尚、工具配件、家居生活、数码科技、兴趣爱好五大类及17小类。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为8.27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则同比下降48.75%至2325.52万元。
三态股份表示,目前,公司的商品开发已逐渐从传统的“铺货模式”转向“精铺模式”,依托自主开发并不断完善的选品系统和算法模型,进一步提高商品开发效率和成功率。此外,随着小包模式的优势逐渐消失,三态股份从去年开始转型海外仓模式。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海外仓模式往往有着库存积压的风险,尤其是像三态这样SKU上万个的卖家。因此,存货跌价准备目前是三态股份计提资产减值的大头,海外仓履约模式的经济效益未明显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卖货”转型之外,华凯易佰与三态股份也打起了“卖服务”的主意。
2024年,三态推出首款AI SaaS 软件“睿观”,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和智能体技术,实现跨境商品自动化合规检测。今年上半年,三态股份研发投入3944万元,同比增长51.79%。3月,华凯易佰推出“亿迈跨境分销业务”,对外启动产业带供应商招募业务。
但由于新业务均处于起步阶段或投入期,目前对二者的业绩均无明显贡献。
另一令人唏嘘的,是曾经巅峰销售额超50亿元、遍布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铺货大户”有棵树。
在发展初期,有棵树凭借电子产品、户外装备和家居用品等多主营品类,借助深圳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快速增长,开创了“多平台、多账号、多品类”的铺货模式。然而,2021年的亚马逊封号潮导致有棵树数百个店铺被封,过亿资金被冻结。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高管纷争让有棵树的转型之路困难重重。今年上半年,有棵树营收仅为4257.34万元,同比缩水81.33%,净利润仅余187.7万元。扣非净利润则是亏损899.93万元。
有棵树表示,现阶段因跨境电商主要运营主体资金紧张局面未能得到缓解,电商业务开展受到严重制约。与半年度财报一同公布的,还有董事会议被否决的消息,这意味着其实控权之争仍未有定数,业务转型恐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