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美国联邦公报出现两则公告,内容分别是特朗普政府启动对进口机器人和工业机械以及对进口医疗设备的232调查细节。其中,进口医疗设备方面,具体涉及进口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医疗耗材及医疗设备(包括器械)等。
这对于中国出口的医疗器械企业影响如何?
9月25日,A股营收规模(按照2024年来算,下同)前十大医疗器械企业股价跌多涨少,但跌幅并不大,其中迈瑞医疗(300760.SZ)的股价涨幅仍达到4.75%;而跌幅最大的个股是英科医疗(300677.SZ),跌幅也仅有2.54%。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5.0%。美国以51.6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1.44%)稳居首位,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对美出口同比下滑4.41%,市场份额较2024年同期收缩2.26个百分点。
一位多年从事国际医药合作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朗普政府启动的又一波调查,有可能在酝酿加税政策,若加税的话,以美国市场出口为主的医疗器械企业业绩面临承压。
此前有医疗影像设备企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限于销售规模,中国医疗影像设备企业在美国建厂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直接出口到当地。
近年来,美国方面也在试图推动医药制造业回流。整体看,如美国加征关税的话,对于出口的医疗器械企业影响也存在差别,比如低值耗材企业利润率较低,加征关税的话会挤压利润空间;而医疗设备企业利润率较高,或可以覆盖关税影响。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曾表示,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技术封锁等非正常竞争手段,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以“技术梯队+全球布局”重构竞争秩序。
据该商会介绍,联影医疗已在全球构建起“7大区域备件枢纽+32个国家库”的全球服务网络,通过美国、荷兰、阿联酋、马来西亚等战略备件中心辐射全球市场;微创手术机器人进入欧美及“一带一路”30国,通过5G远程手术技术输出“中国方案”;迈瑞医疗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进行全球化战略推进,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设备之间的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带到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医院。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器械通过营销国际化、服务本地化打造自主品牌“出海”;与此同时,也有更多企业探索将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进行海外本地化部署,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球协同生态。
作为A股营收规模第一大企业,迈瑞医疗曾在2025年半年报交流会上表示,公司国际市场近七成的收入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容量和中国接近,但行业增速快于中国。公司已规划海外本地生产的国家数量进一步提升至14个,其中有11个国家已经启动本地生产,并且仍在持续扩大产能,以此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低值耗材企业稳健医疗(300888.SZ)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公司产品销售到美国的金额占比很小。公司在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此项调查及其结果。公司在转移部分医用耗材产品到美国本土、美国近岸和东南亚生产以应对美国加征关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