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药妆茅”营收净利双下滑,薇诺娜“降价冲量”难挽颓势
8月27日晚间,贝泰妮(300957.SZ)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贝泰妮盈利指标大幅“跳水”:营业收入为23.72亿元,同比下滑15.43%;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滑49%;扣非净利润为1.82亿元,同比下滑56.48%。
薇诺娜“降价冲量”
记者注意到,贝泰妮一直奉行“降价冲量”的策略。今年上半年,公司“支柱型”业务护肤品品类平均售价为39.01元,较上年同期的42.78元下滑近4元,2023年同期护肤品均价则达49.96元。此外,公司彩妆产品平均售价从上年同期的54元降至37.77元,医疗器械产品平均售价从106.61元降至95.88元。
其中,薇诺娜头部效应显著。报告期内,薇诺娜实现营收19.49亿元,当期护肤品品类总营收为20.01亿元。一位医美领域商品战略顾问总监向记者表示,贝泰妮的业绩下滑更多与产品结构单一和渠道依赖有关。他认为,贝泰妮主打敏感肌护理,虽然在这一细分市场有较强优势,但因其营收过度依赖于主品牌薇诺娜,使得公司承压与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
在薇诺娜之外,贝泰妮通过并购、投资等形式拓宽新增长点。上半年,薇诺娜宝贝实现营收1.10亿元,同比微增8.62%;瑷科缦实现营收5147.07万元,同比增长93.89%。
“赛道”拥挤
另一边,贝泰妮的彩妆品牌销售并不尽如人意。报告期内,姬芮实现营收2.12亿元,同比下滑11.50%;泊美实现营收2382.57万元,同比下滑4.72%。
上述医美领域商品战略顾问总监向记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敏感肌护肤赛道竞品增多,导致贝泰妮的核心产品增长乏力。从财务角度来看,贝泰妮的产品毛利率虽然较高,但公司营收增速放缓,再叠加渠道费用(如线下专柜和电商平台投入)增加,直接影响到该公司的当期盈利表现。
半年报显示,贝泰妮线上渠道销售总额为17.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3.93%;OMO渠道销售额为1.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08%;线下渠道销售额为4.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7.99%。其中,人员费用由上年同期的2.05亿元增加至2.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公告中,贝泰妮首次公开披露了高端美容仪品牌Tripollar(初普)的收购信息。公告称,贝泰妮以薇诺娜品牌为核心,薇诺娜宝贝、瑷科缦、贝芙汀、姬芮、泊美以及初普等多品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