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5 15:32:51 股吧网页版
泰福泵业跨界收购:谁是南洋华诚从低效资产到新质生产力的操盘手?
来源:财中社



K图 300992_0

  近日,泰福泵业(300992)发布公告,宣布拟以现金收购浙江南洋华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洋华诚”)不低于51%的股份,从而取得控股权。这一消息将南洋华诚推向资本市场前沿,也揭开了一段关于产业资本轮回的故事。

  《财中社》观察到,此次收购的核心纽带人物邵雨田,不仅是泰福泵业前十大股东,也是南洋华诚法定代表人及最大股东,交易完成后其或将通过股权增持与管理层渗透深度参与泰福泵业运营决策。

  而标的公司南洋华诚成立于2021年,虽看似“新公司”,但其核心资产曾是航天彩虹(002389)眼中的“低效资产”,而航天彩虹则是邵雨田创办的浙江南洋电子薄膜有限公司上市后转型而来。

  与此同时,此次计划收购南洋华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泰福泵业自身正深陷产能扩张的后遗症。自上市后,泰福泵业先后投运两轮募投项目,年产能从120万台大幅推升至320万台,但盈利未同步放大。2024年产能利用率虽高,产销率却回落,新增成本使利润承压,产能扩张解决了“能不能做”,却未解决“能不能赚”的问题。泰福泵业未来走向,也值得持续关注。

  跨界并购

  作为深耕民用水泵领域30余年的企业,泰福泵业曾凭借海外扩张与产品多样化策略实现增长,2021年5月成功登陆创业板。

  然而,近年来,传统制造业的增长瓶颈逐渐显现,2024年,泰福泵业营收微增4.05%至7.43亿元,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跌76.35%至0.13亿元,净利率从2022年的11.05%降至1.64%。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攀升至49.06%,流动比率降至1.78,偿债能力持续弱化。

  在此背景下,通过跨界收购切入高增长赛道,成为泰福泵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选择之一。

  根据交易方案,泰福泵业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南洋华诚不低于51%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将获得控股权,标的公司将纳入合并报表。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涉及发行股份,不会改变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地位。

  对于这次收购,泰福泵业表示,公司所处的水泵行业虽然整体规模稳定增长,但作为较传统的制造业,产业内的竞争趋于激烈,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乏力。为此,泰福泵业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南洋华诚控股权,引入新质生产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交易的核心纽带人物邵雨田的双重身份——他既是泰福泵业的前十大股东,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持有191.39万股,占总股本2%;又是南洋华诚的法定代表人及最大股东。

  这种深度关联为交易的推进埋下重要伏笔。根据《意向协议》约定,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本次交易对方或与其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三方拟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合法增持泰福泵业股份;也不排除标的公司作为上市公司重要子公司,其核心管理人员将出任上市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的可能。

  这一系列安排意味着,交易完成后邵雨田或将通过股权增持与管理层渗透,深度参与泰福泵业的运营决策。

  低效资产?

  在泰福泵业此次收购交易里,相较于交易本身,更值得注意的是,被泰福泵业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南洋华诚,其核心资产曾是另一家上市公司航天彩虹眼中的"低效资产"。

  南洋华诚于2021年11月8日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邵雨田。从表面看,这是一家成立不到四年的“新公司”,但深入探究其股东背景,会发现它与浙江资本市场有着深厚渊源。

  邵雨田出生于1963年,早年曾参与创办南洋科技,并长期担任核心高管。南洋科技曾是国内电容器薄膜领域的龙头,2010年4月,南洋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电容膜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17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正式更名为“航天彩虹”。

  而南洋华诚的电容膜业务,最初是航天彩虹旗下的一部分,却因被定义为“低效资产”,在2021年踏上了剥离之路。谁能料到,短短数年,这一业务竟能脱胎换骨,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故事要从航天彩虹的业务调整说起。2021年,在股东提议下,航天彩虹将电容膜业务视为“低效资产”,理由是其“毛利率持续低位徘徊”,且“成长空间已到瓶颈”,继续投入不仅经营风险大,还会拉低公司整体估值。彼时,航天彩虹正全力聚焦无人机核心业务,迫切需要优化资源配置,于是电容膜业务被推到了被剥离的边缘。

  随后,航天彩虹迅速行动,9月23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10月21日资产正式挂牌,11月23日交易完成,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四个月。

  此次剥离的资产涵盖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聚丙烯电容器薄膜业务板块净资产、台州富洋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鹤山市广大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

  而接手这一切的,是成立仅15天的浙江南洋华诚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1月8日,即挂牌截止前15天,由邵雨田、冯江平等人紧急注册成立的南洋华诚横空出世,以唯一意向受让方身份摘得资产包。冯江平则是此前力推资产剥离的航天彩虹高管,也是邵雨田配偶冯江波的弟弟。

  同一资产先在军工上市公司里被“折价”剥离,再在新能源景气高点装入新壳,这究竟是从“低效资产”到“新质生产力”的跃变,还是资本逐利的刻意操盘?

  产能扩张后遗症

  而回过头再看泰福泵业利润增长乏力的原因,除了产业内的竞争趋于激烈之外,也有公司不断扩大产能带来的困局。

  自2021年上市后,泰福泵业便按下产能扩张的“快进键”,先后投运两轮募投项目,合计把年产能从120万台推升至320万台,增幅167%。产能的“量”上去了,盈利却并未同步放大,反而成为当下利润表的最大拖累。

  在上市之前,泰福泵业全部产能集中在温岭松门镇东南工业园区,年产120万台,以陆上泵、小型潜水泵为主,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交付灵活,但自动化程度低、场地局促,已难以满足海外大客户日益增长的规模化订单。

  2020年9月公司拿到IPO募资,立刻在温岭东部新区启动“年产120万台水泵建设项目”,总投资2.92亿元。该项目2021年2月正式达产,与老厂合计形成240万台/年的能力。其中,新线主打陆上泵60万台、节能泵20万台、循环泵20万台、小型潜水泵10万台、井用潜水泵10万台,针对性解决了规模化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

  然而,泰福泵业产能扩张的步伐并未停止。2022年7月,公司发行3.35亿元“泰福转债”,全额投向“年产80万台高端水泵项目”。该项目选址仍在东部新区南区,与老线一墙之隔,总投资4.89亿元,2024年11月完成调试并投产,使公司总产能达到320万台/年。

  至此,公司产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从上市前的120万台/年一举跃升至320万台/年,短短几年间产能增幅高达166%。然而,规模红利并未同步兑现。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冲到101.6%,看似满负荷,但产销率却回落至94%,意味着每生产100台就有6台暂时躺在仓库,“产得出”不等于“卖得快”。

  从财务数据来看,产能扩张对泰福泵业的影响利弊兼具。在营收方面,泰福泵业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4.24亿元逐步增长至2024年的7.43亿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能扩张带动销售规模的上升。但利润层面却面临较大压力。2024年,泰福泵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5万元,与2023年的5350万元相比,大幅下降76.3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产能扩张带来的新增成本。投资项目新增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使得累计折旧金额较2023年增加;同时,可转债募投项目前期资本化的利息费用在2024年费用化,这些新增的折旧与利息费用,都亟需更多订单来消化。

  这意味着,上市之后,泰福泵业产线已经跑到320万台,利润却还在240万台的水平徘徊;产能扩张解决了“能不能做”,却还没回答“能不能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