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6 17:12:41 股吧网页版
百诚医药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或为零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卡拉

K图 301096_0

  7月15日,百诚医药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0-600万元,同比预计大幅下滑95.53%-100%,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亏损900万元-1500万元,同比预降107.31%-112.18%。

  上半年业绩预计仍将大幅下滑

  百诚医药为一家综合性医药研发企业,其业务包含医药技术受托研发服务(CRO业务)、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定制研发生产服务(CDMO)。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百诚医药仅提及,今年二季度公司加大了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收入环比增加,同时严控成本和费用,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全年实现扭亏为盈,但并未披露同比2024年上半年大幅下滑的原因。

  而2024年百诚医药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1.18%、119.39%,分季度来看,归母净利润前三季度为正,在第四季度出现大额亏损,当季归母净利润为-1.94亿元。从板块来看,临床前药学研究、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42.76%、26.67%,仅有临床服务同比增长10.48%。但三类产品的毛利率均同比出现个位数的下滑。

  今年一季度,多家CRO企业在经历了2024年业绩低谷后重新回到增长态势,其中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头部企业均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双重增长。但百诚医药的业绩却在持续下滑,报告期内营收同比下滑40.3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52.59%。对于今年一季度营收下滑,百诚医药给出的原因与2024年业绩下滑的一样,均是因仿制药业务受集采、MAH制度等政策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百诚医药今年1月17日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中,曾预计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盈利4500万元-6500万元,同比预增83.45%-76.1%,但4月17日又修正了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3150万元-5350万元。

  对于差错原因,百诚医药称,基于谨慎原则,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存在合同终止履约迹象的研发项目,根据合同双方洽谈意向方案或期后终止协议约定,相应冲减收入4000万元;对年度报表中涉及可抵扣亏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以确认,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4500万元;对个别客户予以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导致税前利润减少1000万元,合计减少9500万元。从最后披露的2024年年报来看,其归母净利润亏损5274.28万元。针对此差错,百诚医药表示,公司将以此为鉴,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加大研发投入寻找新业绩增长点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正在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转变,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创新药医保谈判等系列政策的推进下,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已经进入“红海厮杀”阶段的仿制药领域,传统仿制药CRO竞争加剧,转型布局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研发势在必行。

  在仿制药方面,百诚医药表示,公司已着手研发前景良好、供应短缺、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药物品种,在研产品重点包括吸入制剂、缓控释制剂、透皮给药制剂等高端仿制药。

  创新药研发方面,百诚医药自主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广泛布局于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及呼吸道疾病等关键医疗领域。研发重点集中在开发针对全新药物靶点的创新治疗方法,旨在为特定疾病提供全球首创(first-in-class)的治疗方案,以及针对已临床应用的成熟靶点开发全球最佳(best-in-class)或具有显著突破性和差异性的治疗方案新一代疗法。受托创新药研发方面,涵盖新药的发现和开发,还包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方案解决。

  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也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据2024年年报披露,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百诚医药依然加大了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2%,为3.1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增至39.69%。其已成功建立并推广了多项关键技术平台,不断推动创新和高附加值药物的研发,取得1类新药的2个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批件,完成11个2类新药的IND,已获得10个IND批件。今年上半年也加大了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百诚医药表示,公司不断加速创新转型,在创新药领域的布局日益完善。

  不过,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的研发难度和周期等远高于低端仿制药,研发投入的增加又难以在短期内带来显著收益,而百诚医药总体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又正处于调整期,在仿制药业绩持续萎缩、创新药研发短期难见回报的过渡期内,其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差异化定位,在创新药领域实现突破,摆脱业绩下滑的颓势,仍需时间检验。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校对柳宝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