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维天地(301159)发布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及另外一组股东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315万股,占总股本的4.07%。
以公告日收盘价39.9元计算,此次减持套现总额高达1.26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些早期股东的入股成本极低,即使按减持底价30.1元计算,投资回报率也超过了30倍。
股东组团减持套现,原始股东获利丰厚
根据减持公告,三维天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金震的一致行动人北京维恒和三维智鉴计划减持不超过232万股,占总股本的3%。另一组股东成贤一期和雅枫一期作为一致行动人则计划清仓式减持全部83万股,占总股本的1.07%。

这两组股东减持价格均不低于30.1元/股,减持原因是“股东自身资金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根据招股文件披露的股东入股成本,不同时期的股东获取股权的价格差异巨大。

《财中社》注意到,三维智鉴2016年增资成本仅为1元/注册资本,北京维恒2017年受让股权的成本为1.63元/注册资本。以减持最低价30.1元/股计算,这两家股东的投资回报分别高达30.1倍和18.47倍。
招股书显示,北京维恒、三维智鉴合伙人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金震配偶李美兰系北京维恒的有限合伙人,持有北京维恒16.67%的股份;金震外甥女郑秋月系三维智鉴、北京维恒的有限合伙人,持有北京维恒7%的股份,持有三维智鉴1%的股份。

相比之下,2019年入股的成贤一期和雅枫一期成本为19元/注册资本,按30.1元减持价计算,回报率为1.58倍,年化收益率约7.4%。

这已经不是公司股东第一次减持。2023年至2025年,成贤一期、雅枫一期和成贤三期曾合计减持266万股,套现超过1亿元。

高开低走,上市后业绩即“变脸”
《财中社》注意到,与股东超高回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维天地持续恶化的基本面。
公司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为2119万元,同比微增4.48%;归母净利润为-2964.45万元,每股收益为-0.38元。
公司毛利率虽然一季度回升至39.28%,但经营现金流仍然为负,从上年同期的-5700万元改善至-3992万元。据《财中社》上市公司研究院统计,公司存货大幅攀升,较上年度末净增加3858万元,增长51%,显示产品可能面临滞销风险。
回顾上市后的业绩表现,三维天地呈现出明显的高开低走态势。
2021年上市前,公司营收3.20亿元,归母净利润0.55亿元。上市后业绩立即变脸:2022年归母净利润转为亏损0.46亿元,2023年小幅盈利756万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却暴跌至-1.8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584.86%;扣非净利润为-1.83亿元,同比下降3385.76%。总体来说,“赚少亏多、大亏小赚”迹象明显。
三维天地主营业务包括数智化检验检测管理、数据资产管理等应用软件产品的研发、销售及实施。软件产品销售与实施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90.17%,但其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72%,毛利率仅为17.15%,同比减少34.54个百分点。

2024年,公司在AI应用场景适配及信创环境适配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但受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预算收紧及招投标进程放缓等因素影响,业绩表现未达预期。公司解释亏损原因是“创新型软件产品数智化转型过程中,人力投入大幅增加,导致主营业务成本上升”。
盈利质量遭拷问,连续两年收问询函
《财中社》注意到,公司在上市后连续两年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监管关注点高度集中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是否涉嫌利润调节上。
2023年,问询聚焦于公司上市后首年即“变脸”的业绩: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9.97%至2.88亿元,归母净利润暴跌182.44%,亏损0.46亿元,毛利率从2020年的55.4%一路下滑至43.5%。
监管特别要求公司说明,在营业收入下滑的情况下,人工成本和外采技术服务成本为何反而分别同比增长5.83%和4.03%,以及“2021年第四季度成本的确认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存在跨期延后确认”的情形,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上市前是否通过成本调节美化报表的质疑。
2024年的问询则紧盯公司异常的收入确认季节性波动。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单季度实现收入2.13亿元,占全年收入的比例高达63.58%,并一举实现归母净利润6691.16万元,而前三季度均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极度依赖第四季度“冲刺”来实现盈利的模式,其真实性和可持续性被监管重点追问。
三维天地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的现象令人质疑其上市前的财务数据质量。原始股东凭借极低的入股成本,即使在公司基本面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仍能获得惊人回报。
这种“造富”效应与公司经营状况形成巨大反差,再次提醒投资者:需要穿透财务数据表面,深入分析公司真实竞争力和股东成本结构,避免成为原始股东套现的“接盘侠”。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三维天地股价在2025年4月触及23.42元的阶段性低点,此后开启一波上升行情。截至7月14日公司披露减持公告前一日,股价一度冲高至43元,创下近期峰值。然而伴随股东减持计划的公布,股价出现回调,截至8月22日收盘,报38.61元,总市值29.8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