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9 11:18:11 股吧网页版
川宁生物营收利润双降,应收账款逆势增长
来源:财中社


K图 301301_0

  5月15日,合成生物概念股震荡走高,川宁生物(301301)20%涨停,芭薇股份(837023)涨超20%,拓新药业(301089)涨超10%,金达威(002626)、欧康医药、蔚蓝生物跟涨。

  次日,作为合成生物龙头的川宁生物,股价再度跳空高开,盘中最大涨幅5.14%,收报13.69元/股,总市值305亿元。不过,《财中社》发现,川宁生物主业承压,业绩在应收账款增加的情况下仍然有所下降。

  主营产品承压,费用增加

  川宁生物隶属于医药制造业,地处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公司始终坚持发展“生物发酵”与“合成生物学”双轮驱动战略,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和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生物发酵方面,川宁生物总产能约为16000吨/年,主要产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7-ADCA、D-7ACA)、青霉素类中间体(6-APA、青霉素 G 钾盐)、熊去氧胆酸、辅酶Q10菌丝体等。

  合成生物方面,川宁生物分2期建设,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一期项目建设有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柔性生产线2条,目前已有红霉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依克多因、角鲨烷、肌醇、植物鞘氨醇、PHA等多个产品进入生产。

  4月29日,川宁生物发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下降14.85%;净利润2.88亿,同比下降18.26%。

  川宁生物2025年一季报没有对业绩下降给出解释。不过《财中社》注意到,川宁生物的核心产品青霉素类中间体自2024年四季度起价格持续承压,尽管2025年一季度有所企稳,但仍低于前期高点。川宁生物近期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也坦承:青霉素类产品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价格有一定压力,这个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

  此外,川宁生物的头孢类产品虽价格稳定,但销量增速放缓。硫氰酸红霉素虽价格稳中有升,但整体市场需求的自然增长已不足以支撑高增速。

  在营收下降之后,川宁生物费用支出不仅没有削减,反而还有所增加。2025年一季度,公司管理费用从4679万元增加至5753万元,研发费用从1668万元增加至4009万元,销售费用从385万元增加至795万元。报告期内,这三项费用率同比增加5.71个百分点至11.23%,从而导致净利润降幅高于营收。

  川宁生物费用增加与产能扩张后人工、设备维护等运营成本上升有关。此外,公司合成生物学项目处于产能爬坡期,需持续投入研发及市场推广费用,但短期内利润贡献有限。这些投入未来能否扭转营收下滑,仍有待观察。

  应收款增加,经营现金流下降

  在业绩下降的情况下,川宁生物应收款反而增加。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9.7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9.12%。

  应收款增加叠加业绩下降,导致川宁生物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大降56.91%,报告期内仅有1.17亿元。

  川宁生物的生物发酵业务下游客户主要为原料药生产商及制剂企业,如联邦制药、鲁抗医药、华北制药等。合成生物学业务下游客户主要为化妆品领域的雅诗兰黛、欧莱雅、华熙生物、珀莱雅等,以及保健品与食品添加剂领域的汤臣倍健、安利等。

  川宁生物营收下降应收款反而增长,说明其可能采用了更宽松的信用政策或延长了账期,以吸引更多客户,从而推动了销售收入的增长。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如经济下行或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客户支付能力下降,从而出现更多的欠款。

  根据2024年报38页披露,川宁生物向前五大客户总共销售21.79亿元,占公司全部营收的比例为37.84%。数据表明,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依赖前五大客户的情况。这些客户多为国内大型药企,国内抗生素集采可能导致这些客户压价,间接挤压公司体利润空间。

  此外,川宁生物还有金额不小的关联交易。2024年报256页显示,公司向关联方采购金额总计9883万元,向关联方销售金额总计3.79亿元。

  川宁生物实控人刘革新,历史上就曾因关联交易被处罚过。2015年1月,科伦药业(002422)收到四川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科伦药业与子公司川宁生物及关联公司恒辉淀粉、伊北煤炭、成都久易等涉及11.02亿元关联交易,2011-2012年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4.88亿元和6.14亿元,占科伦药业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98%和7.84%,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较高,但是公司并未予以披露,违反了相关规定。

  最终,科伦药业被处以60万元罚款,董事长刘革新、总经理程志鹏、副总经理潘慧、副总经理刘思川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被处3万-30万元不等的罚款。

  2024年报显示,刘革新通过科伦药业总共持有川宁生物72.43%股份,当年公司股利支付率虽然从53%降至43%,但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却从5亿元增加至6亿元,其中4.3亿元进了实控人的腰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