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8 16:58:00 股吧网页版
高端PCB淘金热中的“卖铲人”:钻针消耗量飙升催动厂商持续扩产
来源:财联社

  “AI服务器等领域PCB高多层板的应用及加工材质的转变,使得钻针使用寿命缩短,消耗量暴增,估计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四五倍。”一产业链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在PCB生产制造环节,包括钻针、铣刀等在内的PCB精密刀具不可或缺。其中,钻孔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微孔用于实现不同电路层间信号传输,钻这些孔的“针”须极其精密、耐磨,否则将影响电路的最终性能与可靠性。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谢书勤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AI服务器、车载电子和高速通信的快速增长正推动PCB市场进入供需两旺阶段。PCB钻针作为上游关键耗材亦同步受益。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鼎泰高科(301377.SZ)、中钨高新(000657.SZ)等产业链厂商相关产能紧俏。多位从业者认为,从长周期看,PCB钻针极具爆发潜力,行业公司目前也在持续扩充产能。

  当前,人工智能、AI服务器、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驱动PCB向高多层、高密度互连方向加速发展。

  谢书勤表示,PCB高密度互连技术的提升,意味着PCB上的布线空间更为紧凑,孔径更小,孔位精度更高。这使得微钻、小钻的需求显著增加。同时,为满足高性能计算和高速传输的需求,PCB层数持续增加。而层数越多,需要钻通的板材总厚度就越大,但孔的直径却因高密度要求而变小,这导致钻针的长径比相应提升。高长径比钻针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断裂和偏摆,因此对其刚性、韧性及钻孔精度都构成了挑战。

  “高多层板意味着单块板的钻孔数量大幅增加,加之许多新型板材更硬、磨蚀性更强,普通钻针磨损极快。这不仅影响钻孔效率,更会直接导致孔壁质量下降。因此,具备优异耐磨性和较长使用寿命的涂层钻需求增多”。

  上述产业链人士举例称,AI算力的提升导致所用PCB板材相比之前更复杂,多种材料复合叠加使用带来的结果是厚度和硬度的增长。假设一支钻针以前能打3000个孔,现在只能打600个孔,导致PCB钻针消耗量激增。

  需求激增之下产能吃紧,行业掀起扩产潮。

  今年7月,中钨高新董事会审议通过金洲公司微钻产能扩产1.4亿支的项目。公司方面曾在业绩会上透露,旗下主营PCB用精密微型钻头及刀具的金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月均产能维持在6000多万支,7至9月已提升至月均7000多万支。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中钨高新获悉,公司产能正在逐步释放。到10月底,金洲公司月产量已经突破8000万支。“随着AI行业的发展,对PCB钻头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金洲公司以‘金洲三宝’(加长径、极小径、涂层)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占比也迅速提升,现在已经超过了50%。另外产品结构调整带来金洲公司利润的增长。”

  鼎泰高科证券部工作人员则表示,今年以来公司PCB钻针增长比较明显,目前满产满销。“我们年初的产能约8000万支,现在每个月在1.1至1.2亿支。二季度之后才开始扩产,每月基本上能扩500万支。”

  在成本方面,PCB钻针是钨下游的深加工产品,今年钨价上涨明显。鼎泰高科工作人员表示,原材料涨价对公司业务有一定影响,特别是铣刀这块,钨的占比还比较大,对PCB钻针业务也有一些影响。现在也在跟供应商和客户沟通价格,因为涨价基本上协同。

  进一步延伸至上游,欧科亿(688308.SH)在PCB钻针棒材业务领域已实现向下游核心客户供货,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称“产能比较充足”。公司近期在投资者关系平台表示,未来,公司将紧密跟随市场需求增长的步伐,积极规划并进一步扩大PCB钻针棒材的产能与供应。

  对于PCB钻针后续的市场行情,业内普遍持乐观预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1-2年是市场格局塑造的过程,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4年全球PCB钻针市场销售额达8.36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11.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4%。

  谢书勤表示,钻针企业在高端PCB国产化加速和国产替代背景下,作为关键耗材环节的龙头企业,技术壁垒与良率优势显著提升,为国内高端PCB制造提供关键支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