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8月22日电(林郑宏、周西仑) 2025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放量上攻,题材炒作风起云涌,其中液冷概念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新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收盘,液冷概念指数下半年以来累计涨超36%,位列同期全部概念板块涨幅首位。
从液冷概念内部来看,思泉新材(301489.SZ)下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93.27%居首,成为“皇冠上的明珠”。
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多因素驱动业绩增长
思泉新材全称为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并于2023年10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一家为全球电子系统防护与热控技术提供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经社行业洞察产业服务数据平台(简称“行业洞察系统”)显示,思泉新材自建完整的人工合成石墨片生产链,从石墨片的烧结、定制模切、模具加工、品控监管,进行严格的精益管理。现阶段主要提供手机、平板电脑、LED显示、LED照明散热全方位解决方案。

思泉新材热控解决方案系列产品(来源:思泉新材官网)
思泉新材近年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扣非净利保持稳定,自2020年以来,年度扣非净利始终保持在5000万元以上,但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不过,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当季营收同比增长93.59%,净利同比增长79.57%,创近四年来最佳季度表现,毛利率亦回升至25.74%。
思泉新材于今年7月9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多方面因素将驱动公司未来盈利增长:在市场需求扩容与产业政策红利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消费电子和汽车等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市场正显现出较强的产业升级动能;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量;前期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开展的多维布局,业务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募投项目产能持续释放,以及越南工厂建成后公司有能力承接更多订单;公司技术研发不断升级,积极推进多个在研项目进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生产效率。

行业洞察系统还显示,思泉新材拥有国家级和省市级专精特新小企业、国家级和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级创新型小企业以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项科技资质,在石墨材料领域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

专利方面,公司近年来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底已接近150项,较2016年增长约5倍。
机构看好液冷市场高增长但思泉新材估值已偏高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液冷概念股大幅上涨,主要驱动因素来自海外。公开资料显示,7月初美国云服务商CoreWeave宣布全球率先部署英伟达GB300NVL72系统,成为首家提供该服务的超大规模AI云服务商,标志着首款GB300NVL72服务器正式出货。该机型单柜功率达120kW,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必须采用全液冷机架级设计。同期,华为昇腾发布的384超节点服务器集群亦采用液冷+微结构导热方案,头部厂商技术路线为产业确立明确风向标。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分析认为,AI大模型更新迭代以及应用落地驱动算力需求提升,芯片功耗与算力密度持续攀升,液冷凭借散热效率、部署密度等优势,正加速替代风冷逐步成为主流方案。其表示,液冷替代风冷为AI时代大势所趋,根据IDC,2024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7.0%达23.7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CAGR(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46.8%;2025/2026年全球AI服务器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30.7亿美元/85.8亿美元。

2023-2029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来源:中金公司研报)

液冷产业链(来源:中金公司研报)
中金公司研报还显示,位于液冷产业链上游的思泉新材,拥有石墨散热膜、石墨散热片、散热风扇、均热板、导热垫片、导热凝胶、热管、散热模组、液冷板等较为完整的热管理产品体系,可以针对电子产品不同的散热需求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国金证券研报分析认为,AI算力密度的指数级提升推动散热技术从风冷向液冷升级,形成千亿级增量市场。思泉新材凭借前瞻性布局,已实现均热板、热管等核心组件批量供货,在研的超薄型产品针对性解决高密度集成场景痛点,技术参数精准匹配英伟达H100等高端芯片需求。2024年建成液冷板产品体系,2025年拟募资3158.94万元推进“液冷散热研发中心项目”,深度卡位 AI 服务器、超算中心等新兴应用场景,成为液冷赛道的核心受益者。
国金证券同时预测2025-2027年思泉新材分别实现归母净利1.06、2.07、3.17亿元,同比增长102.07%、95.35、53.25%,给予公司2026年65倍市盈率(PE)估值,目标市值134.59亿元,对应目标价格为166.67元/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8月21日收盘,思泉新材股价报收168.6元/股,动态PE已高达192.07倍,总市值达136.2亿元,已超过国金证券研报给予的2026年目标价和目标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