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1-03-13 21:13:28 股吧网页版
红豆杉提取紫杉醇 工艺技术到底有多难?
来源:科技日报

  3月12日,“十四五”无锡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紫杉药业抗肿瘤制剂智能工厂,在红豆集团正式开建。


  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医药界和肿瘤患者的高度关注与热议。


  紫杉醇从何而来,有着哪些独特功效和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哪类肿瘤防治,使用效果如何?为何曾被称为“黄金药”,提取工艺技术上有哪些难度?


  3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


  红豆杉第四纪冰川后遗留植物


  紫杉也称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植物,目前世界上仅存有11种,主要散生于北半球的寒带,虽我国分布也很广,主要集中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贵州等地,但天然成片红豆杉种已很少见。


图为:人工繁殖的红豆杉种植园(本报记者过国忠摄)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植株中提取的天然产物,能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解聚,致使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从而不能牵动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使细胞不能完成有丝分裂,导致微管成束而致使细胞凋亡于G1-G0期。”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陈继明教授说。


图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陈继明教授

  陈继明告诉记者,也就是说,紫杉醇通过作用于微管蛋白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从而发挥其良好的防癌、治癌效果。


  “紫杉醇为紫杉烷类的典型代表,是获得FDA批准的第一个来自天然植物的化学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肺癌、卡波氏肉瘤、大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和胰腺癌等等。”陈继明说。


  (小标题)紫杉醇适应于所有实体瘤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但“是野生红豆杉数量十分稀少,而紫杉醇在红豆杉中含量更是稀少,所以造成这种抗癌药物十分匮乏、稀缺。”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说。


  在陈继明看来,紫杉醇独特的作用机制决定了该药几乎适应于所有实体瘤,也正是这一特质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对紫杉醇的垂青。


  目前,常用紫衫类化疗药物包括四种: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多烯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白蛋白。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正在使用的紫杉类化疗药物就是以上四种,从最早的紫杉醇注射液到最新的紫杉醇白蛋白,可以看出这一类型的药物不断发展。


  陈继明介绍,过去,正是由于提炼紫杉醇的原料紧缺及技术难度大等诸多原因,紫杉醇价格也是一直居高不下。


  物以稀为贵,因而红豆杉被称为“黄金树”或“植物大熊猫”,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也被称为“黄金药”或“植物黄金”,因为其价格十分昂贵,比黄金还贵。


  产学研合作攻关让“黄金药”成为“普惠药”


  陈继明介绍,紫杉醇分子结构非常复杂,全合成和半合成的难度大。目前市场上的紫杉醇制剂为天然提取或半合成制备,而从天然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难度也非常大。


  这主要是因为紫杉醇在植物体内含量很低,与紫杉醇共存的类似物较多,这些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与紫杉醇相近,分离十分困难。


  记者了解到,在天然原料中紫杉醇的含量低,紫杉烷系列化合物共存,并含有大量植物腊、色素和树胶等杂质,因而紫杉醇的分离难度极高。


  目前,世界上提炼紫杉醇的常用工艺过程是将液——液萃取,色谱分离和重结晶等手段有机结合,并反复多次采用色谱手段。


  相关技术人员介绍,提炼紫杉醇的科技人员针对传统提炼紫杉醇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萃取和重复结晶是紫杉醇回收率难以提高的制约因素,色谱过程中溶剂消耗大也使其加工成本居高难下。


  通过产学研合作,科研团队针对传统提炼紫杉醇的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试验、论证,前后经过长达数年时间的研究,成功研制出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全株采集提取紫杉醇新技术,与目前世界常用的技术相比,可下降成本30%,紫杉醇总收率达到了85%以上,而且紫杉醇含量达到了99.0%以上。


  红豆杉药业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由于攻克了紫杉醇的提取难题,紫杉醇正在从百姓眼里的“黄金药”成为“普惠药”。


  如,紫杉醇注射液在90年代价格每支为1000元左右,现在每支为100多元;白蛋白紫杉醇原来每支为3000多元,现在每支760多元,进入医保。这些药品都已进入医保,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红豆集团大健康领域的制药企业,紫杉药业致力于高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抗肿瘤制剂智能工厂计划建设成符合中国、美国FDA、欧盟EU等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的抗肿瘤注射剂及固体制剂智能化工厂,项目投产后,抗肿瘤注射剂年产达2000万支,抗肿瘤固体制剂年产达1亿片,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