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8月28日电 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浦发银行经营效益延续向好,利润增幅达两位数。202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不良率达到近10年最低水平。
截至8月28日收盘,浦发银行年内A股股价累计涨幅已超40%,市值超过4200亿元。靓丽业绩背后的驱动力有哪些?在中报业绩会上,浦发银行行长谢伟、浦发银行副行长兼总法律顾问崔炳文、浦发银行副行长康杰、浦发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张健等高管层对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深度融合,“数智化”战略引领发展
谢伟表示,上半年靓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数智化”战略实施,使得浦发银行的转型发展以及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体现出来。“我们的增长不是靠传统方式实现的,而且我们的增长是心中有底的。”
中报显示,在“数智化”战略引领下,浦发银行聚焦的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对业绩的贡献度正加速显现。202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五大赛道”贷款新增占比达七成,长三角区域增量占比达57%。重点区域已逐步成为贷款投放主力,并保持市场较优水平。
“数智化战略既保证了我们有较好的业务增速,也让我们的增长更加安心、放心。”谢伟说,上半年“五大赛道”品牌全面打响,成为了贷款投放的主力。今年上半年,浦发银行贷款增长了2400亿元,新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的65%。
谢伟表示,“数智化”战略的实施提升了业绩增长的未来可持续性。“通过加强数智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来推动我们的体系化运营。例如,上半年推出的‘浦惠来了’平台已经新增注册用户超百万户。相信随着我们客户数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五大赛道”基础上,浦发银行下半年将聚焦“三超”建设,包括超级平台、超级产品、超级系统,引领关键领域突破,打造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浦发银行持续深耕长三角区域,将其作为重要战略支点和增长极。康杰介绍,浦发银行长三角区域贷款总额接近2万亿元,占全行总量的35%。存款总额超过2.5万亿元,占全行的45%,存贷规模均居于股份制银行首位。
康杰表示,长三角是“兵家必争之地”,浦发银行对于长三角区域的业务开展有精细化的部署。目前,浦发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运营机构有500多家,覆盖了30多个地区。下一步将按照区域化、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的战略,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区域的业务优势。
跑赢大市,推动息差向均值靠近
息差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如何稳息差,仍然是摆在每家银行面前的难题。202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净息差为1.41%,较2024年收窄1个基点,边际效应跑赢大市。谢伟表示,“浦发银行非常重视息差的稳控优化工作,目前呈现企稳向优的态势。”
“净息差虽然是一个单一的指标,但是改善净息差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谢伟表示,浦发银行非常重视强调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通过主动、前瞻、科学的方式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短、中、长期资产负债的管理目标,综合运用财务、资本等机制形成合力,一体化推动净息差的改善。
在资产端,浦发银行主要围绕“五大赛道”业务,强化客户的分层分类。一方面,加快信贷投放节奏,持续优化生息资产结构。另一方面,抓住市场有利的窗口机会,高效筹措资源。在负债端,浦发银行主动提升负债规模与结构的精细化管理和平衡。推动存款业务有效增长,存贷配比动态改善。
同时,谢伟表示,浦发银行也前瞻预判市场利率,敏捷应对政策变化,通过适时发行债券的方式,丰富负债的品种。
关于未来息差的走势,谢伟预计,未来一两年,银行业的净息差可能会逐步达到触底反弹的过程,降幅会进一步收敛。
控新降旧,不良率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
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1.31%,已降至2015年以来最优水平。拨备覆盖率193.97%,实现连续三年上升后进一步提升,自2016年以来再次突破190%,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据悉,浦发银行建立并不断完善从新投放监测到风险处置出清的全流程风险资产管理模式。坚持“控新降旧”并举,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风险压降成效显著。
据崔炳文介绍,上半年浦发银行采取了多种手段化解存量不良贷款,取得了不少突破。同时加大风险监测力度,今年一季度,成立了总行级的监测中心,和各个部门的分监测中心相互配合。“总行是‘大雷达’,分行是‘小雷达’,相互错位,互相有重点,形成一个全行监测体系。”
崔炳文表示,浦发银行通过大数据模式来辅助管控风险。以“五大赛道”为例,就利用很多新技术,如通过“科技五力模型”评判科技型企业资质,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供应链“浦链e融”的底座等,有效赋能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