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19日电(记者高攀、王淑娟)近两年来,浦发银行深入推动“数智化”战略实施,重点布局五大赛道,构建经营新模式。随着战略转型初见成效,浦发银行经营韧性持续彰显,市场看到了一个稳步成长的“新浦发”。10月底,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成功“谢幕”,新一轮发展引擎即将启动。
近日,记者专访了浦发银行行长谢伟,这位“70后”行长是有着30余年丰富银行从业经验的“老将”,在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中荣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年度人物”。
“可转债成功转股为浦发银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底气和信心。”展望新征程,谢伟表示,浦发银行将围绕“数智化”战略体系部署,坚持高目标引领,全力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名片、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奋力谱写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新篇章。
数智化战略破局领航,驱动业绩韧性增长
在低利率与息差收窄的周期下,银行赛道正上演着盈利模式与风控能力的全方位较量。2025年三季报显示,浦发银行是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里营收和净利润“双增”的唯一一家。而且,在盈利增长与风险抵御上同步提升,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拨备覆盖率显著提升。
业务指标是经营成效最直观的体现。近两年来,浦发银行深入推动“数智化”战略实施,立足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布局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构建“五数”经营新模式。
谢伟表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行战略成效加速显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服务能级持续提升。2025前三季度,浦发银行五大赛道贷款增量继续在新增贷款中占比保持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打法,目前成绩是非常靓丽的,未来我们也比较有信心。”在谢伟看来,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对公业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五大赛道”更多是一种带动效应,成为业务的新突破点。
以供应链金融为例,谢伟指出,浦发银行的对公业务是有传统优势的,现在一方面把大客户做得更深,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金融挖掘产业链上下游,提高客户覆盖面。
浦发银行通过深化全场景、全线上、全智能、全生态的“浦链通”数智供应链经营体系,累计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客户3.27万户,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在线供应链业务量5748.56亿元,同比增长267.65%。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跨境金融作为连接世界经济的关键纽带,也面临着变革与机遇。
谢伟观察到,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快“走出去”,这是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呈现的一个鲜明特征。“出海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很高,而不是简单地解决一个融资问题。比如出海企业的避险需求是很强烈的,包括汇率、融资利率等方面的避险需求。”
浦银避险近几年在市场形成了品牌效应。依托离岸银行、自贸金融、境外分行和海外投行等多平台协同优势,打造“跨境+”服务生态圈。发挥“浦赢跨境”品牌优势,强化“沪港、沪新、沪伦”三线联动。
浦发银行是国内仅有的四家离岸业务持牌银行之一。10余年来,依托于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在自贸综合金融服务上积累了许多领先经验,依托集团一体化资源在网络分布上也具有独特优势。谢伟表示,下一步,锚定国家战略,聚焦中资企业出海新格局,浦发银行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化布局,增强对航运、贸易等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撑,在人民币国际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把握机遇、展现作为。
锚定国家战略,深耕科技金融
2025年7月,位于上海黄浦区的“外滩FTC”正式启幕,迅速成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新地标。该孵化器还有一个定位,即“金融科技生态社区”,让内容创作与金融科技互促互融。浦发银行出资参股该孵化器的同时,也积极通过综合服务推动互联网内容创作产业发展。
这是浦发银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紧扣科技强国战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这一战略机遇,浦发银行将科技金融确立为战略主赛道,构建全方位的“集团大科创”生态体系,致力于成为科技企业首选伙伴银行。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浦发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已突破万亿元。
谢伟介绍,浦发银行加强集团协同,塑造创新生态,在行业内率先形成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债、贷、保、租、孵、撮、联”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深度赋能科技创新创业,全程陪伴科技企业成长。目前已在全国形成510家科技(特色)支行的专业化服务网络。
谢伟告诉记者,“这些科技(特色)支行天天就琢磨科技金融业务,他们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专业越来越强,而且客群的联系也更加密切,慢慢做起来形成了市场口碑效应和影响力。”
浦发银行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此,谢伟如数家珍:在“从0到1”的初创阶段,参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基金,在上海张江科技支行创设金融孵化器“张江创孵基地”,联合著名高校科创母基金支持科学家创新创业;在“从1到10”的成长关键阶段,沿着科技企业中间性试验、A轮融资、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化等场景,以“浦科”系列服务帮助科技企业跨越发展鸿沟;在“从10到100”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通过“盲池+撮合”科技并购、浦科出海、上市贷等专属服务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
新征程上,科技创新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谢伟表示,浦发银行将持续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制定更高的业务增速目标,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转债转股夯实资本根基,经营迈向新阶段
2025年10月底,“浦发转债”以99.67%的高比例完成转股,创下了A股市场可转债单笔最大规模市场化转股新纪录,远超市场预期。从2019年“浦发转债”发行开始算起,历时六年,近500亿元“巨无霸”的债转股任务顺利完成,不少券商、机构都觉得很意外,谢伟对此也颇感振奋。
“我们现在最大的业务发展底气就是可转债成功转股,完成了资本补充,为我们后续的发展储备了足够的资源,将显著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供给能力。”谢伟表示,从转股结构也能体现出专业投资机构对浦发银行的信心和认可。
据悉,此次浦发转债转股,通过成功引入两家中央金融企业中国信达、东方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推动主要国有股东实施反摊薄转股,引入长期耐心资本等市场化方式,实现超高比例转股目标和多方共赢的资本布局,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提升了股权结构多元化和稳定性,助力浦发银行长期发展。
可见,浦发银行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和稳定,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为深化业务协同、整合资源等打下了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充足的资本是银行开展业务的基础,也是面对市场波动时抵御风险的关键。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87%,此次通过可转债转股后,预计可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约0.65个百分点。
“当然,顺利完成转股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这只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谢伟强调,资本夯实有助于浦发银行进一步增强定位,为进一步发展增加了后劲。以此次转债转股为新起点,浦发银行将聚焦主业,在核心赛道上持续深耕,全力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全行经营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十五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迈入更深层次、更高能级的新阶段。作为总部在沪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谢伟表示,浦发银行将紧紧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以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关键支撑,以更实举措、更强担当,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贡献浦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