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7日,2025(第十三届)国际智慧机场发展大会在上海召开。当前,智慧机场建设正处于从规模化向深度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与会专家认为,在航空需求增长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智慧机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智慧机场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国机场行业智慧化转型成效显著,物联网、5G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报告显示,智慧机场建设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上海市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金鸿明提到一组数据:人脸识别安检已覆盖九成千亿级机场,智能行李分拣效率提高40%,航班延误率下降至8.2%。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机场运营效率,更优化了旅客出行体验,彰显了智慧机场建设的成效。
数字基座全方位助力智慧机场治理。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胡笳介绍,上海机场集团围绕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发展,系统推进数字孪生机场与AI智慧出行建设,通过构建统一数字基座,实现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
在智慧场景应用中,依托5G与AI技术,上海虹桥机场实现航空器智能滑行引导,平均滑行时间有效缩短;上海浦东机场通过智能系统提升航班周转率10%,并助力燃油节约。同时,两大机场推广“出行一张脸”全流程无感服务,优化旅客体验,并构建智慧物流平台,实现货物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全面推动机场运营向智能化、协同化、高效化迈进。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大会现场获悉:香港机场通过广泛应用无人驾驶车辆、人脸识别及机器人技术,实现行李托运、旅客登机等流程全面智能化;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自主研发离港航班排序协同系统、出租车智能管理系统,并联合创新推出全球首例L4级无人驾驶登机桥及地空一体证件查验系统;西部机场集团实现了航班预计到达与入位时间精准预测、极端天气下智能调时优化及飞机推出排序决策。
技术赋能助力实现自主可控
“当前,民航业的高效运营与运维正面临挑战。民航业必须紧扣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大核心要素,着力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将安全作为不可动摇的底线,行业方能踏上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吉太航空科技总经理胡剑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目前,吉太航空科技依托与中兴通讯的全方位合作,提供从网络到芯片自主可控的5G AeroMACS(航空5G机场场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解决方案。“5G AeroMACS采用航空专用频率,为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提供全机场覆盖的无线宽带数据传输服务,具备安全、可靠性强、统一网络、大带宽、低延迟、易管理等优势,实现飞机、车辆、机场设备、手持终端间的高速无线连接,真正实现实时数字孪生,并通过AI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胡剑表示,基于5G AeroMACS的应用,机场可降低飞机起降间隔15%,航班准点率提升25%,运营成本降低15%。
七一二股份是我国专网无线通信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七一二股份总师高丽哲在会上介绍,公司研发的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GBAS)可提供飞机起降引导服务,具有定位精度高、跑道起降效率高、支持多跑道同时进近、安装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同时,通过提供GBAS+智慧机场场面监视引导服务,可自动监视航空器、车辆和人员的实时运行位置和速度,防止跑道入侵,保障机场运行安全。
“GBAS系统和各个子设备均为国产化设备,产品已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并通过舟山、东营等机场实地验证,为GBAS系统在民航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加速了民航设备的国产化进程。”高丽哲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智慧机场货运解决方案正日益成为货物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上港集团旗下哪吒科技高级项目总监、软件项目部负责人赵连真对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公司基于底层自动化设备,结合数智化创新手段,对内构建了覆盖货运全流程的智能货运管理系统、园区运营系统与智能决策平台,对外则打造了统一的机场货运客户服务平台,全面推动机场货运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以上海智汇港智能货站项目为例,赵连真表示,哪吒科技深度融合无人化技术、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实现了货站全流程自动化作业与高效业务处理,有力支撑该货站达成设计年货物吞吐量超60万吨的运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