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座四面环海的宝岛,坐拥广阔的海域面积,海上风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海上风电开发的“黄金场域”,凭借这一坚实的资源基础,海南海上风电产业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目前,海南已在临高、儋州、东方等沿海市县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风电总装机达到217万千瓦。2025年,海南海上风电项目计划总投资超795亿元。
走进华能(临高)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中控室,工作人员正盯着大屏幕,密切关注着风电机组的实时运行状态。华能临高CZ1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6个月,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通过海底电缆输往海南岛内千家万户。“每年项目预计可提供绿电约18.5亿千瓦时。”华能海南清洁能源分公司海上风电项目部业务员肖维曾向记者介绍。
在儋州,大唐海南120万千瓦海上风电一期项目和与之毗邻的申能120万千瓦海上风电一期项目,正持续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能输往陆地。一旦这两个项目全面并网投产,预计每年可提供约74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随着海上风电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海南的风电产业链也在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东方、儋州、临高等地纷纷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入叶片、塔筒钢结构、海缆、新型储能装备、海上施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其中,东方市依托东方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实现大兆瓦风机主机、叶片的本地化生产,初步构建起“本地生产—就近使用”的产业链闭环,有力地推动了海南海上风电产业链朝着延链、补链、强链的方向发展。
海南还通过“风电+”模式构建多能互补体系,拓展绿色能源应用场景,提升能源附加值,助力海南绿色能源产业升级。目前,海南东方深远海海上风电试点项目、明阳智能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暨百万吨级绿色电氢氨醇实证项目(一期)、中电建万宁漂浮式试验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推进中,海南海上风电产业版图正持续扩展。
尽管海南海上风电发展势头强劲,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生态保护压力大,海南周边海域涵盖珊瑚礁、红树林等敏感生态系统,项目选址需平衡开发与保护;成本与电价矛盾,海上风电投资成本高,但海南电力市场规模小,消纳能力有限,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盈利压力。
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常国斌分析,起步晚、跑得快可以说是海南海上风电产业现阶段的特点。未来,若要实现海上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资源的集约规划开发力度,通过扩大产业规模来降低风电成本,从而形成价格竞争力。
同时,要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例如柔性直流输电、大容量大参数的风机叶片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已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且不断优化运行与电网调度方式,加快琼粤联网建设,持续提升电力的消纳能力,才能让海南海上风电产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