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9 03:02:20 股吧网页版
当银行理财“爱”上指数工具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下称“理财公司”)在指数型产品布局上动作频频,逐渐把指数型产品视为进入权益类市场的重要工具。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理财公司在权益投研方面基础薄弱,缺乏成熟体系,面临“缺规模”又“缺人才”的局面,所以多数理财公司选择通过指数化投资,试图绕开个股研究的短板,在宏观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以指数介入,获取行业整体的Beta收益。

  指数化投资热度上升

  利率持续下行,传统固收类资产收益率逐步走低,理财公司正积极通过配置权益类及多资产类指数工具增厚产品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理财公司存续的指数型(名称带“指数”和投资策略挂钩特定指数的理财产品)净值理财产品数量(按照产品不同份额进行统计)有近600款,较2024年末增加超100款,存续产品数量与发行热度均有所提升。其中,5月发行超50款,为近1年来发行相对高位。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资产配置策略来看,指数型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复制指数投资的非结构性产品。该类产品通过直接配置ETF、指数投资类的资管产品或标的指数成分股来复制指数表现;另一种是通过配置挂钩特定指数的期权,间接投资指数的结构性产品。该类产品多挂钩于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自研的全球配置型指数和特色主题指数。

  权益投资“借船出海”

  理财公司重视指数型理财产品,其背后既有政策端对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的鼓励,也有理财公司自身权益资产配置能力相对有限,而投资者风格偏稳健又追求超额收益的因素。在此背景下,理财公司通过配置ETF、指数增强基金或外部专户等工具性产品,“借船出海”撬动权益敞口,拓展资产边界,提升收益弹性,完成从“固收为主”到“多资产协同”的过渡。

  华夏理财董事长苑志宏此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选择指数产品是因为指数有“两低”“两高”的特点。就“两低”而言:一是低成本,管理费低,交易成本也低;二是低风险,风险分散,可以有效规避资本市场的波动。就“两高”而言:一是高透明度,被动指数产品,通过一篮子股票组合,复制指数实现投资收益,所以指数投资策略、持仓都很透明,可以有效避免基金经理风格漂移甚至是道德风险的发生;二是高效便捷,因为指数是一篮子股票,所以当市场发生变化,或者短期趋势形成的时候,可以一键买入,提升资金的有效使用率。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的投资经理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指数型理财产品不仅能够高效覆盖多元资产类别,实现对权益、债券、商品等不同市场的便捷布局,还能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降低主动管理风险,契合理财公司从‘固收为主’向‘多资产、多策略’转型的现实需要。”

  业内人士还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投资端与融资端动态平衡发展,理财资金增加对指数型产品的配置将是大势所趋。

  投教与投研仍存短板

  尽管理财公司积极布局指数产品,但投教不足与投研基础薄弱正成为制约权益产品规模增长的“双短板”。一家理财公司的内部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目前其公司存量客户中,零售投资者占比接近九成,机构投资者仅占1%。

  深圳一家头部资管机构负责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公司的指数产品发展更多是‘客户驱动’,而理财公司则更多表现为‘资产驱动’。”他进一步解释,机构投资者投研能力较强,对复杂产品接受度高,而零售客群对风险相对较高的指数型理财产品接受程度相对有限,投教难度较高。

  投研端短板同样突出。上述资管机构负责人表示:在宏观层面,理财公司缺乏系统化的大类资产配置与行业比较框架,对经济周期和产业轮动研判不足,导致调仓与择时滞后;在量化方面则受限于专业团队与模型缺失,产品以复制指数为主,策略同质化明显;此外,投研系统与人才建设也存在明显瓶颈,自研平台和组合管理工具不足,数据回溯与归因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兼具权益投资和指数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共同限制了产品创新与布局效率。

  为适应指数化投资的布局,一家理财公司资管部的研究人员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其公司已在全面升级投研体系:一方面,增强机制灵活性,通过扩大授权、优化流程以提升择时能力,并不断扩充可投ETF产品工具箱;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内部培养+外部合作”投研模式,不仅加强自身团队建设,同时借助基金公司的投研力量,甚至通过委托投资的方式,由基金公司提供投顾服务,直接执行投资指令。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