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如何更好把握本轮港股上市潮涌机遇,牵动着一众企业家神经。
7月11日,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国证券报西南运营中心在成都共同主办“科技金融、民生相伴——四川省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赋能峰会”,正逢其时。
“多年来,成都分行和民银国际各展优势、联动发展,充分发挥‘1+1>2’的整体效应,不断强化‘境内+境外’‘融资+融信’的联动合作,已服务近40家知名赴港上市企业。”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党委书记孙晓光在致辞时表示。
多因素助推港股“上市潮”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港股市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正持续吸引着众多境内优质企业的关注。
数据一目了然。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显示,截至7月11日,169家企业上市地为港交所,去年同期为90家,增幅为88%。另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9日),已有51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去年同期为35家,增幅为46%。还有一大批境内企业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准备向证监会备案。
民银国际首席执行官李宝臣出席活动时表示,香港市场活跃度和力度不断修复,先从二级市场启动,伴随市场流动性和估值逐步抬升,快速带动一级市场活跃起来;港交所上市规则比较透明,确定性高;企业出海对多元资本平台的需求升温。
抛开本轮香港市场的热度持续时间不论,李宝臣认为,“企业还需快速响应当下港股市场的热度,尽早抓住机会,民生国际将助力企业搭建海外平台,快速提升企业的国际化形象。”
分享赴港上市“密码”
本次峰会主题分享环节干货满满,既有港股上市路径及时间表的详解,也有一系列上市前后企业做大做强方案的讲演;既有川企港股上市的经验分享,也有市场专家的资本运作推演。
民银国际股权资本市场部主管薛重表示,港股上市有诸多显著优势。比如,香港上市周期较短,从递交上市申请表到挂牌上市,大概只需6到12个月;港股是国际化资本市场,一旦上市,海外资金和海外投研机构的关注度将显著提升;港股再融资制度灵活;港股收并购,只要符合相关的收购合并守则,企业合法合规的操作,会比较容易落地等。
结合丰富的实操经验,围绕港股上市标准,薛重从行业、财务、估值、商业化程度、基石投资者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帮助参会科技企业更好对号入座,少走弯路。“如果企业对符合哪个标准上市不明确,只要认准自身是一家硬科技企业,可以预沟通方式跟联交所沟通。”薛重说,“港交所主要根据企业招股书内容,对企业经营、估值等情况进行提问,预计4—6个月就可以完成联交所的全部问答环节。”
环龙控股是民银国际保荐的一家港股上市企业。“融资是企业上市的一个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或最重要的目的。为什么要上市?我认为,上市是企业公开化、规范化、体系化治理的必由过程,企业的很多决策会变得更科学、更透明、更明确,员工归属感也会更强。”环龙控股董事长沈根莲在活动现场表示,“先做好各方面的大方向评估,尤其是发行环节,然后再做具体的上市规划。”
沈根莲认为,通过香港上市,提升了海外客户对公司的信任感,拓宽了公司海外市场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沈根莲还对企业赴港上市如何选择服务团队分享了她的切身感受。
当日,中国证券报相关部门负责人带来“中国内地和香港IPO的媒体传播特征与策略”的深度主题分享,为赴港上市企业提供了一条品牌赋能与企业价值再造的新思路。
多方联动共助川企赴港上市
赴港上市并非一朝一夕,企业还需借助“外部力量”,统筹好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的一系列工作。
薛重介绍,企业在Pre-IPO环节,涉及的事项包括上市可行性分析并规划路径,寻找Pre-IPO投资者,股权架构重组等;在IPO环节,需要寻找合适的保荐人、承销商、合规顾问等;上市之后,再融资、并购、研究覆盖等事宜也需通盘考量。
据了解,从2017年9月底取得保荐人牌照以来,民银国际已成功保荐14家公司于港交所主板挂牌,另外还有5单项目已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还被多家客户委任或即将委任为保荐人;2024年,民银国际参与的港股IPO承销数量在香港内资银行中排名第五。
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之路,需要“金融活水”持续精准灌溉,助力企业穿越周期。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能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场景覆盖服务。
孙晓光表示,“从企业初创到成熟,从企业出海到家族信托,从一对一的专业服务商行到一家投行的生态运用,以接力式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与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并肩同行,行稳致远。”